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从“大锅饭”到“联产承包”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2:04:32   

从“大锅饭”到“联产承包”
——也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
          金坛市涑渎小     史天一
“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习方式的话,那就是合作习。”美国著名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如是说。我国育部出台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式”。但纵观我们的小课堂的现状,由于受到传统方式的影响,生被“禁锢”在被动接受的框架中,缺少与同、与老师合作的机会,生缺乏主动的参与意识、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影响了生的身心发展与课堂质量的提高。这让我联想到文革时期的“大锅饭”,我们禁不住要大声高呼:“难道还要让这一惨痛的历史训在我们今天的育界再上演一次吗?”不!我们有“联产承包”!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联产承包”同样适合于我们的育。在课堂中组织生进行小组合作式的习,不正是响应了“联产承包”的号召?不正是提高习主动性和课堂活力的有效途径吗?面对育改革的深入,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改一改“大锅饭”的恶习,与同一起感受一下“联产承包”的快乐。
那么,如何在小语文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式习”呢?下面就笔者在实践中的做法说说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创造宽松氛围,满足生的归属需要
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习者需要的过程。 “青少年生有四种需要值得认真关注,这就是归属(友谊)、影响别人的力量(自尊)、自由和娱乐”。那么,我们的课堂是否满足了生的需要了呢?回答是否定的。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遵照传统的方式安排室的空间、的过程,就连课桌椅也必须一律要面对师方向进行排放。师生关系更是说者与听众的关系,信息在课堂中只不过是单向传递,师垄断了整个课堂,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思路随着老师的问题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如此压抑的课堂,根本不能满足生的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于是,习成了一种负担,成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的、无意义的活动,从而形成了毫无积极性可言的课堂“大锅饭”。而居有“联产承包”性质的“小组合作式习”却打破了这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为生创造了与师、与同合作交流的机,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与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同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如《虎门锁烟》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想一想,这么多的鸦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把它们销毁呢?”一席话激起了生会强烈的表现欲,开始窃窃私语,于是,我顺水推舟,让他们自由组合,开展小组讨论交流。由于小组合作习解放了生的嘴,人人参与讨论,那些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生,他们在同之间也不是显得那么拘束了,所以课堂气氛融洽又热烈,而且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二.调动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在“大锅钣”式的课堂中,师成了“主角”,习好的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生只不过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就可想而知了。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打磕睡的现象屡见不鲜。没有生的参与,谈何提高课堂的效率?!“小组合作习”通过师生地位的变换,为生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大部分生从旁观者、配角转变为习的积极参与者。师通过启发、引导,让生在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上开展合作习,相互交流,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如:上习作《××我想对你说》时,我先让生确定说话的对象,再按说话的对象的不同、和说话内容的差异让生自由组合,一般以3至4人为一组,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再写。生的写作积极性十分高涨,小组成员之间你一言我一语,一会儿讨论自己想说的话,一会儿讨论文章的开场白,两节作文课下来,文章写得都很成功。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家维果茨基把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之间的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在彼此的最近发展规律区内操作能表现出更高级的行为。由此可见,开展小组合作式习对效率的提高举足轻重。
三.培养合作意识,增强生的竞争实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