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2:50:05   

依据现行材估计,小生读过的300篇课文,其中的词汇量估计在7000个以上;至于这些课文中出现过的句式到底有多少,基于汉语词语组合的无穷变化,很难估计出它们的数量。但一般来说,所有这些文章应该包括了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基本句式。按理,一个人的词汇量达到了7000个,又熟悉了解300篇文章中出现的各种句式,其语言表达水平应该是基本可以过关了。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现在不少生读到小毕业,他们运用语言的水平并不令人满意,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用来用去都是儿时常用的一些最简单的词语,一些干巴巴的句子。一些书面色彩浓些的词语和丰富多彩的句子,生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自觉运用的非常少。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们在阅读课上(或在课外阅读中)让生理解、积累的词句何缘不能自觉运用?如何帮助生完成语言习过程中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跨越,使更多的生能尽可能多地将阅读课文中到的“消极语言”(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化为他们的“积极语言”( 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下面我们先来读一读特级师李蒙钤、黄翠媛、黄艳碧同《再见了,亲人》一文的片断,期待着从中能有所启迪。

【片断解读】

〖李蒙钤《再见了,亲人》片断〗

怎样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艰难?

师:志愿军把大娘送打糕叫做“雪中送炭”。“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生:在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了温暖。

生:在人家最需要帮助时,及时地给予帮助。

师:说得不错。第一个同讲的是这个词的本义,第二个同讲的是这个词的比喻义。再请同们考虑,读大娘送打糕时,怎样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艰难、危险?

生:读时应突出大娘“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这样能突出大娘爱护志愿军的精神。

师:请同们练习读读。(生读)

【解读】引导生理解“雪中送炭”的意思:在最冷的时候给人送去温暖。无可非疑,这样理解从本意上讲已到位;然而李老师延迟评价,期待深入,进一步引发生联系语境感悟其义(比喻义)。从理解层面上看,这是对“雪中送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领悟的过程,同时也为能运用这个词提供了一定的语境暗示。在此基础上,李老师让生充分读大娘送打糕——雪中送炭艰难、危险的词句,读中感悟词义、读中想象语境、读中体会大娘爱护志愿军的殷殷怀情,这个过程,通过生倾听(阅读)文本,师引导点化,将“雪中送炭”一词形象、鲜活地扎根在生心灵深处,为积极语言的生成积淀了生动的语言图式。

〖黄翠媛《再见了,亲人》片断〗

你能读出与“雪中送炭”有关的内容?

师:“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雪中”指是什么情景?“炭”指的是什么?

生:“雪中送炭”的意思是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物质上的帮助。在课文里“雪中”指的是志愿军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炭”指的是打糕。

师:同们你能读出与“雪中送炭”有关的内容?在这篇课文里,“雪中”指的是——

生:(读有关内容)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师:“送炭”指的是——

生: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解读】黄老师的显得更为扎实些,“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雪中’指什么情景?‘炭’又指的是什么?”这一“想”,不仅引导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获得有效资源,而且在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悟得言语理解的方法,为运用这一词语获得感性的直觉经验和能力。“同们,你能读出与‘雪中送炭’有关的内容吗?在这篇课文里,‘雪中’指的是——?(生读),‘送炭’指的是——?(生读)”——领读让生进入语境,引发想象;领读让生悟出内涵,流淌真情;领读让生积淀语感,熟悉并适应文本语言图式及构建习惯。在这样的对话场景里,“雪中送炭”不仅从字面上获得理解,更从内涵上得以突破,解构后的建构必定会让生对“雪中送炭”有刻骨铭心的体验,也必定会在适当的语言环境里自觉地运用“雪中送炭”,从而获得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黄艳碧《再见了,亲人》片断〗

这“雪中送炭“放在课文中是怎样理解的?

师:大娘为志愿军做了许多事,文中列举了两件(指板书)现在请同们看这个句子,(打出幻灯片)“这真是雪中送炭呀!”“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生:雪中送炭的意思是:下雪天很冷,送去炭,可以帮助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予支持或帮助。

师:把这词放在课文中,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这词在课文中是指在志愿军正急需粮食时,大娘为他们送去打糕。

师:当时,为什么志愿军急需粮食?

生:因为志愿军叔叔空着肚子在阵地上,已经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非常需要粮食。

师:对!就在这时。(打出幻灯片“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生齐读句子)

师:请同们想想当时的环境。

生:当时的环境十分危险。

生:当时的环境很恶劣。

师:对!当时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大娘怎样?

生:齐读这句子。

师:哪些地方读得快些?

生:是“冒着炮火,穿过硝烟。”

师:为什么?

生:因为志愿军急需粮食。

生:因为大娘想快点把打糕送到阵地上给志愿军吃。

师:对!我们再读这个句子。这就是慈母给自己儿子的爱,也是慈母给儿子送去的温暖。

  【解读】“将这词放在课文中,你是怎么理解的?”看似简单一问,然而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