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重视“情境教育”,努力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3:54:54   

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愉快育”、“成功育”和李吉林老师开创的“情境——情境育”已经在全国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支持。 
    “情境”之所以获得很高的评价,在于它既是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又符合语文规律、思维发 展规律和育人的规律,所以我想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想和体会。 
    语文课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这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强调语文知识性的人要求着重讲字、词、句、篇 的知识和规律;强调语文工具性的人要求着重进行听、说、读、写四会的训练。“情境”除了把知识性、 工具性结合起来,使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统一在情境中之外,还要求重视语文的文化性, 因为在语文课中讲到的很多的“情”和“境”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烙印。情境以语言文字这个 思想的载体、信息的载体、文化的载体为依据,要求凭借材的内容创设情境,引导生通过情绪的体验受到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获得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感情。“情境”把因应试而被淡化了的中华 民族的道德规范、情感、意志、情操等文化要素重新确定为语文的有机构成,使儿童的兴趣、特长、志向 、态度、价值、目标这些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在中摆上了应有的位置,这样就使语文达到了一个新的 、更高的境界。这就比较符合新的大纲的要求。我们新的大纲跟过去的大纲相比,有一个新的突 破,就是语文除了定性为知识课、工具课外,还加上文化载体。这对今后语文具有指导意义。而“情境 ”恰恰是在这方面把它结合得比较好。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基础育阶段的重要课题,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应试体 制下,生的思维活动常常被引向片面发展的道路,频繁的考试测验、大量的解题练习,强化了生的应试能 力、机械记忆能力,当然也可以强化一些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很大的程度上却抑制了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最终是创造能力的发展。因为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所以抑制了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 是抑制了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育与感情的联系,这对于发展健全的思维能力是很不利的。 最近我看到钱森同志谈科思维与艺术思维的一篇文章。钱森近年来十分重视思维的科研究,强调科 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才能够产生精美的制作、完善的设计和优秀的艺术作品。钱老认为科思维主要是逻辑 思维,而艺术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这两种思维的方式虽然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它们往往是交织在一起,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而不是互相隔离的。只注意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 ,易犯机械、片面的毛病;只注意非逻辑思维,仅仅跟着感觉走,单靠幻想,则易犯主观表面、抓不住本质的 毛病。而钱老主张必须自觉地把两者结合起来。针对忽视形象思维的倾向,钱老以自己与当艺术家的夫人的生 活感受为例,他说:40多年来,蒋英(钱老的夫人)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正是这些艺术里所含的诗情画意和 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