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抓住课改实质 促进语文教改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27:18   

抓住课改实质  促进语文教改
           重庆市万州区溪口初中  付绍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大势所趋,逐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尤其风起云涌,不断推陈出新。但是,不少语文教师对之仍然左顾右盼,无所适从,有时甚至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不能真正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不敢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大胆扬弃取舍,故在教学方面抱残守缺或者“见风使   舵”。           
      要有力推进语文新课程改革,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和学科特点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系统而有序地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摒弃知识灌输,注重方法授予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为此目的,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魏书生老师深知其理,大胆探索,成就瞩目:他教得游刃有余,学生觉得不亦乐乎。反之,过去的语文教师醉心于一厢情愿,灌输知识。其结果导致不少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甚至深恶而痛绝之。总之,只有注重授予学生系统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善于学习,才可能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重视以下学习方法:掌握利用常见工具书的方法;善于积累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学会基本的阅读、写作方法;借鉴科学的记忆、思考的方法。授予途径可如下:渗透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专门介绍(如魏书生教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可推广学生自己的有效的方法。           
二、纠正散漫学风,培养良好习惯
  在授予学生方法的基础上,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语文学习,其实就是一个语文学习的习惯逐渐养成的过程。魏书生的学生之所以擅长自学,主要在于魏老师想方设法地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极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的自觉性。相反,不少学生自由散漫,被动学习,习惯较差,不善自学。总而言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意义重大。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指导学生养成以下学习习惯:善用常见工具书;重视语言积累和运用;爱好阅读写作;善于观察、思考;读书作笔记。培养方式如下:由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坚持而来;对学生严格要求而产生;倡导学生自己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语文能力,加强语文素养         
  在授予学生方法、培养学生习惯的基础上,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过去的语文教学,为了应付考试,往往企图通过多讲多练或者所谓精讲精练来提高语文能力。其结果不言而喻,事与愿违。其实,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可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少年学生韩寒正是因为广采博纳,思维活跃,极重语文素养,所以终于成就出类拔萃的写作才能。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要片面追求语文能力,而应千方百计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重视提高以下语文素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较广的知识视野和基本的审美情趣。提高渠道可如下:大胆改进教学,积极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倡导大语文观,极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教会学生善于学习,活跃思维,敢于创新。         
 四、关注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精神         
教育学生三年,影响学生一生。这应该也必须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即语文教师除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之外,还应健全学生的人格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这方面,语文教师不一定做得尽如人意,但至少应有这种教学追求的自觉意识,并应努力付诸实践。唯有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可能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才可能会进入一种更高的境界。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以下精神: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以珍         
视生命为主的人文精神;敬人、自尊、善学、向上的生活精神。培养方法可如下:积极教改特别是要大胆尝试新教法,努力培养学生适应发展的学习精神;注重挖掘美文名篇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感染学生;有序而有效地开展语文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相关的精神品质。          
综上所述,只有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整合以上四个方面即注重授予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以及健全人格精神,积极探究,大胆尝试,才可能取得一定的教学实效,才可能真正推进目前的语文新课程改革。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