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把语文课堂变成创造的课堂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7 09:32:03   

一、跳出圈子,提高思维发散度。

    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很多可能的答案,思维就要以这个问题为中心,重组所给的和记忆中的各项信息,向四面八方自由发散,以求得众多的解决方法和众多的答案。解决问题若囿于原有的狭隘范围,其结果往往导致失败,如能跳出这个圈子,摆脱某种思维定势的束缚,朝更广阔的方向去寻求答案,将会获得更好的改进方法,甚至是一个全新的办法。

    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学生们明确了该文写月色的素淡朦胧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悒郁,于是引导学生思考:你所读过的有关月色的文章多是表达什么主题?学生们认为与思乡、恋情有关。现在要求学生写一段文字,以月色为背景,表达上述主题之外的其他主题,学生们非常活跃,纷纷试笔。有的借月光写人品的清雅淡泊脱俗;有的将室设于月光下,改使冰冷的月光也有了温度;有的通过月光写父爱(通常是写女性或母爱)……总之,有意识地大胆求异,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大大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

二、异想天开,促进思维的流畅度。

    阅读课文以抽象的文字符号反映气象万千的生活图像。学生读着这种文字符号,在头脑中就会层出不穷地涌现相似或相关的画面,唤起丰富的表象和联想。在这个过程中,想像便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而创造性思维也会趁机萌发。所谓创造性想像是一种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或图示,而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同样要以唤起表象和联想作基础,但又不是过去表象的简单重现,而是经过加工改造后创造出的新形象。笔者在上《归去来兮辞》时,请学生们在陶渊明归隐后的读书、耕作、郊游生活中,任选一点进行想像,写出他生活的一个侧面,然后在班上交流,这样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陶渊明便“活”在大家的头脑中。这一想一写,真是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

三、吹毛求疵,提高思维的深刻度。

    表达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感受,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独特从何而来?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对前人的成果进攻、批判。世界上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从现有事物的弱点或缺点入手,来个吹毛求疵,我们的思维就会不断跃进,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境地。为此,师在课堂上应尽力为学生设置情境,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学习《鸿门宴》时,笔者先介绍了关于项羽的钜鹿之战、垓下之围,然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李清照有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见诗人是赞赏项羽拒绝过江的,那么,你是怎样看待项羽的拒绝东渡?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学生说,项羽气量狭小,缺乏帝王之气,经不起挫折,这样的人即使没有遭遇四面楚歌的绝境,也终究成不了大气。一学生说,如果韩信没有昔日的胯下之辱,哪有后来的“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美谈?可惜呀,项羽错过了亭长为他提供的东山再起的机遇,使得将秦始皇“取而代之”的理想只能是一个梦想,令后人叹惋不已。另一学生说,项羽曾经破釜沉舟,取得了钜鹿之战的胜利,置之死地而后生,那时的项羽是可等豪气冲天!而乌江边的项羽却是心灰意冷,自己已经先死了,哪里还用得着敌人的进攻呢。可见“哀莫大于心死”。学生们居然跟名垂青史的女诗人分庭抗礼,显示了可贵的胆识,同时这些观点也相当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就是批判思维的魅力。

    事实证明,学生们充满了无穷的创造性。当我们有意识的去发掘这种创造性、培养这种创造性时,便会常常地陶醉在这些美丽的创造之花里。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