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强化科学教学理念 提升新课程教学水平——小学数学教学走进新课程的思考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0:24:2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给现行的基础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和关键是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迎接挑战,把握新课程带来的机遇,不仅要将这些核心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到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科学地、辩证地进行落实,使小学数学教学真正走进新课程,提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水平。

  一、必须创新教学情境,坚持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整合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共同配合完成任务的学习,都是积极的、科学的学习方式。然而就具体的教学活动而言,不能一味地促长自主学习,也不能无限地使用合作学习,要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科学地把两者加以有机整合。学生能自主探究的就不一定追求形式上的合作讨论。只有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不同意见、研究结果多样、独立思考困难、解决策略不同、需要分工操作等确需合作讨论的问题时,才可准确地把握好合作方式和合作时机,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交流以至争论。在合作学习中,要努力提倡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的精神,在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基础,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独创性的同时,注意方法的引导和训练,比如指导学生怎样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小组成员间不同角色如何合理分工等。从而在教学中形成一种通过教师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思考、想象和表达,构筑学生展示独特内心世界和生动活泼思维活动的有效平台,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达到既发挥个体能动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的教学效果。

  二、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坚持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机运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接受学习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能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避免学生不走或少走弯路。如果所有的数学知识都一味地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去创造,不但时间不允许,教学进度将受到影响,而且中差生也不具备这个能力。因此,不能单纯把新课程提倡的这些学习方式理解为唯一的选择,形而上学地认为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一概是不可取的。而要在教学中,辨证地理解和运用接受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推行积极的接受教学。在教学中把握好“引”和“导”的度,避免“满堂灌”,避免机械重复的“讲”和“练”,正确把握教学中的“教、扶、放”的关系,以教法启发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通过接受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通过学生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三、必须创新教学思路,坚持数学知识的应用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协调

  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抽象,一种模型。在数学教学时,既要体现它作为生活知识普遍性的一面,也要体现它作为思想方法特殊性的一面;既要明确反对数学教育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建立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的学习活动的良好基础,但同时又必须注意防止以“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应该辨证地处理好数学思想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首要和基本目标,也是当前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必须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水平。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意识。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同时又有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头脑。

  四、必须创新教学理论,坚持算法多样化与基本学法指导有机融合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数学学习活动时中必然表现出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差异性。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提倡算法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是符合学生个体差异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必要环节。但由于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学习活动总离不开教师的基本指导,失去了教师的“教”,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反思、比较、交流和提高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将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的有机优化与基本的学法指导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拓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要注意把握好两个问题,一个是进行基本的学法指导,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教材、优等生等“权威”来规定和统一,也不能向学生进行机械、强迫灌输,而要真正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将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将学习方法进行“再创造”,让师生情感“再体验”,真正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去感悟、去理解、去寻找属于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另一个是在提倡算法多样性中,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各行其是,而是应该在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对原有的学习方法作出“扬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

  五、必须创新评价体系,坚持正当评价与考试分数有机结

  用考试和分数来评价学生是现行基础教学的主要特征。实施新课程教学,虽然要求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但这并不表明要完全抛弃考试和分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能把考试和分数当“靶子”攻击,不能让形而上学到处泛滥,把正确评价与分数评价对立起来,要正确处理正当评价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保持正确的心态,有机结合使用。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确实好的、正确的、新颖的观点,应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考试成绩好的也同样要予以肯定;同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年级而异,切忌只见表扬,不见批评,从而形成学习成果正确的评价导向。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效贯彻新课程理念,必须科学地进行数学教学改革,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达到数学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共同实现的理想效果。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