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0:26:25   

  摘要:本文认为人人都具有创造潜力,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在数学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力

  一、 数学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知识、能力、人格的有机融合和促进,是外在知识内化过程中多种智力因素契合、碰撞后灵感火花的闪现,有时显得那么“随意”自然。创造力是人的一种潜能,等待着唤醒和激发。这是一门艺术,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它需要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好的氛围。

  我认为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大好时期,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一) 、人人具有创造力

  调查研究表明:“创造力是后天培养和造就的,故人人能创造”。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是:高智有高创,高智也有低创。低智有低创,低智也有高创,关键取决于后天教育和个人的努力。例如:曾经被人认为反应迟钝的爱因斯坦,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

  邵珍教授认为:创造可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两种。真创造是科学家和其他发明家当然也有可能是每一个人最终产生了对人类来说是新的知识和有社会价值的成品活动,类创造是对个人而言的其思维或品质对个体来说是新的,而对人类来说已知的。由此,经过独立思考得出的与以往不同的想法和结论都可称为创造。鲁班被草锯伤后,他就产生联想,发明了锯子。

  (二)、中学阶段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阶段

  一方面人才应从小培养起。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与学生能否成才有重大关系。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的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力,虽然他们现有的知识不多,但很少受到条条框框的制约,具有广阔的想象力和创造空间。

  另一方面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对那些尚未明确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并对此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那么奇妙的事物对他们充满了吸引力,他们喜欢为些寻求各种可能性,不论情况多么复杂,他们会不断提出挑战。创造力每个人都具备,如果努力去挖掘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功,如果长期压抑就有可能丧失这种能力。

  (三)、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首先,数学是最容易创造的学科。实际上,很多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的过程中,都能够独立地发现规律、方法。所以教师不必把各种法则、定理灌输给学生,而应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其次,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重新创造数学知识。再次,每个人有不同的“数学现实”,因而可达到不同的水平,教师应允许学生充分分享有创造的自由。

  所以,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必然的。

  一、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进行创造的基础,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①丰富学生的知识。掌握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越少,产生新设想的机会就越小。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摄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②有选择地学习,广博的知识能促进创造性思维,因此应在思考和基础上吸取前人的知识,否则就会妨碍自己创造力的延伸。③知识间建立有机和联系。数学领域里本人认为有两大知识体系,一是如由整数发展到有理数的线型逻辑关系。二是,如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由一知识点为中心而展开的知识体系。

  (二)、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而应进一步围绕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特征,认真进行思维训练,大力提高学生创造力。① 敏锐的观察力。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图形,算式时展开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已知如图,E是  ABC边AC的中点,∠D=∠B,AD:AB=1:2,求证∠1=∠2,若直接求证  ABC∽  ADE. 

             

   很难成功,且会走上臆造定理的错路上去。而通过条件AD:AB=1:2,诱发与三角形中位线联想,作辅助线的证法也就随之而来,即过E点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F,于是论证的思路也畅通了。

  经常这样做通过观察,活跃思维,培养创造力。

  ②多向思考,广开思路。多向思考即多向思维。所谓“多向思维”是指认识主体考察,审视思维客体,是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考虑问题,思维要力求灵活、变通、广开思路,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探索思路,增强思维起点和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抓好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各种方式方法之间的联系,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正向、逆向、横向、纵向等多向去探索问题,广开思路有的放矢地转化解题方法,从一条途径转化为另一途径,变单向思考为多向思考。

  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学生常用比较法即减法,思维受阻,教师可启发学生试用分母有理化法则把两个数的分子有理化,成为,而后比较,就容易了。

  ③勇敢的质疑精神

  勇于怀疑,是数学创造活动的特征。质疑,表现了一种求知欲,质疑是一种探索精神,孕育着创造。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索环境。比如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寻根问底”。探索关键在于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常用提问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追根究底,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

  ④合理大胆地猜想

  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猜想是一种高级创造思维。因而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猜想愿望,猜想的正、误都应该提倡并且予以鼓励,错误的猜想往往成为正确猜想的先导。数学教学中所运用的猜想:可以猜想解题结果、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如题目结论不定的题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猜想热情,例如,b、 c、 B是三角形ABC的已知元素若b=3,c=5 ,能否找到a 的整数值,使 00
  (三)、给学生一个创造的集体氛围

  学校教育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造氛围。要让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自由,安全愉悦的氛围中表出来:①信任。教师要创设一种信任的氛围,使每个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关怀,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选择地、较自由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由不敢动手到敢于动手,再由敢于动手到有创新。比如,在去年的“学雷锋,见行动”的活动中,我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自己确定好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步骤,写好活动总结。活动的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受到多级领导的赞扬。 ②尊重。尊重意味着把人看作是独特价值、有能力、有自我指导能力的行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授之以法,教与学相结合,在广泛的教学合作中,优化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创新时间,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和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会限制和阻碍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例如,在我的数学教学中,特别注重提醒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到一题多解,以达到很好的较果。

  总之,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内部规律的体现,还是数学学科的重要优势之一。

  参考文稿:

  1、 唐 芬主编《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兴旺主编《创新教学探索全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