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整合心理学理论,优化数学教学策略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1 03:54:07   

2004年初,应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数效率论》总课题组和四川子课题组邀请,新都一中成立了《用心理理论提高数效率的研究》课题小组,在总课题组和四川子课题组的领导下,主要从调整习数的心理状态、提高习兴趣、培养数综合素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实验对象

根据我校生和老师的情况,我们采取了规模实验的做法,就是让全体数老师和全校生都参与进来,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验进展情况再有目的地选择进一步实验对象,收集实验数据,总结实验(阶段)成果。

我校目前共有88个班(这还不含实验校的8个实验班),生人数达到5000余人,这里面包含了各种层次的生,校在招生时根据生源状况将其大致分为几个层次:(1)从小五年级后直接进入我校,再用五年时间完初高中全部课程的“三优”实验班;(2)高中竞赛型理科实验班;(3)农村理科重点实验班;(4)文科实验班;(5)住读式成才实验班(主要解决双职工家庭且路途较远的生);(6)普通理科班、文科班等等。相对来说,前三种班型的生基础较好,能力较高,从试验的总体情况看也较为顺利;而后几种班型的实验则相对较为困难,但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半年后,我们的实验逐步集中到高2004级三优实验班、高2006级20班(竞赛型理科实验班)、高2007级16班(竞赛型理科实验班),实验指导师分别为肖宏老师和刘汉斌老师。其他班级的实验仍在继续中。

二、实验效果

1、高2004级三优实验班共有生53人,2004年参加高考一次性上线48人,其中苏培哲同毕业时年仅13岁,但他的数高考成绩为138分,总成绩649分,被中国科技大录取。全班有32名生的数成绩在100分以上──要知道,他们比起同龄人来说,整整提前两年参加高考。2004年11月8日的《成都晚报》对该班取得的优异成绩作了长篇报道。

2、高2006级20班是从新都区中考成绩优秀者中选拔的生组成(我校本年度同类型平行班共三个,全年级共21个班,生人数1355人[2]),2004年秋进入高二,在2004年全国高中数竞赛四川省预赛中,全年级共有26人进入决赛,该班占12人,并有两人在决赛中获得成都市二等奖,在2005年冬的期末考试中,该班陈琳同的数成绩再次名列全区第一;2005年3月,作为高二生,三个理科实验班的同参加了高三年级的统一模拟测试,该班张林同以550分的总分列第一名,该成绩已经进入了高三年级前100名(高三年级共1300余人),而且三个班数科成绩上100分共17人中,该班占9人。

3、高2007级16班也是竞赛型理科实验班(本年度我校同类型平行班共两个,全年级共17个班,生人数为1187人),在2004年11月在我校召开的课题中期成果检查会上,由刘汉斌和陈靖老师指导该班生的《数应用小论文集》成为赠送各位代表的重要“礼物”,在第一期期末考试中,全年级前100名,该班占了28名。杨雨苍同更是以150分的满分高踞数科榜首。

通过初步的研究和实践,老师们都能以数心理理论指导,在中有意或无意地应用心理理论,把握生心理,研究生心态,提高数效率。这也从一个方面让我们的数师迅速地成长起来,他们不仅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恰当的心理理论与中,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补短,形成双脑型、双语型、竞赛型、科研型等多种形式的特色师,使其在生面前都能有自己的一手绝活来吸引生,让生对老师产生信赖感,使老师的有良好的氛围。

通过数心理的培训,由于老师改进了方法,生在对待数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了显著的提高,生在数中的习兴趣高涨,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明显加强,数思维的思辨能力明显提高。肖宏和刘汉斌老师所带的高2004级理科实验班,两位老师非常注意调动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生的习兴趣,生在数应用的问题上有较多的探索,让他们看到了自己身边的数,以及数为自己的习和生活带来的启迪和帮助,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几乎每个生都写出了自己的数论文,其中高2004级11班的陈翔同论文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