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研究中国传统数学中逻辑思想与方法的必要性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1 04:00:36   

二、从我国逻辑史研究看

现今“逻辑”一词是一个舶来品,不外是英文“Logic”的音译。对于它的不同理解则可能对中国古代文化中逻辑内容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说“中国古代无逻辑”是可以理解的,说“中国古代有逻辑”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同仅仅在于人们对于“逻辑”概念的不同理解。事实上,“逻辑”或“逻辑”的具体表现就是:在历史文化中存在有脱离了具体论述内容专注于对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过程进行叙述的语言文字。当然,这样的语言文字可能是亚里士多德式的系统长篇,也可能是隐含在其它历史文献中的只言片语。也就是说,在一种历史文化中是否存在着“逻辑”,就要看这种历史的文化文献中是否存在过或存在着专门了论述我们现今称之为逻辑的文字。如果有,即使是只言片语,我们也可以说这种文化文献或历史典籍中存在“逻辑”。当然,存在的“逻辑”是系统的或可以独立成章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存在的逻辑”文字可以构成“逻辑”。例如,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中许多章节就构成“亚里士多德逻辑”。当然,比较起《工具论》而言,尽管中国先秦的《墨经》存在我们上面所界定的“逻辑”文字,但显然不如《工具论》系统而独立,《墨经》中“存在的逻辑”还是只言片语,因此,称《墨经》中存在的逻辑为“墨经逻辑”有些抬高的成分,倒不如说“墨家的逻辑研究”。也就是说,《墨经》中有Mohism’s Logic-study而没有Mohism Logic或Mohist Logic。借用现今的政治用语,如果说《墨经》中存在的逻辑文字是“逻辑”的话,那也只是“初级阶段的逻辑”。

是不是这种“初级阶段的逻辑”在墨家中绝之后,就没有发展和进步的?或者说,这种“初级阶段的逻辑”在墨家中绝之后命运如何了?是随墨家中绝而中绝了,还是蕴涵在其它文化中保留下来,甚至发展进步了并形成具有亚里士多德逻辑丰富内容的“中国古代逻辑”。这些问题,在中国逻辑史研究中,一直得到足够的重视,一直未得出令人信服的回答。而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首先就要从那些与逻辑联系紧密的科历史文献中搜寻,尽管我国许多者对那些论辩、言说、政治之类历史文献中的“逻辑”文字或“名家”文字,作过了系统的厘清与分析,这也许是人们普遍认为:不论是西方逻辑(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为主线)、印度逻辑,还是墨家的逻辑,其直接产生背景多少与当时的言说论辩之社会思潮有关。但事实上,人们一直忽视了这样基本问题:一个科的理论之发展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其理相通的科之刺激、促进和影响。显然,与逻辑理相通的科,首先就是数。而我国从事逻辑史研究的者,实在是对中国传统数关注得太少了。

因此,从研究中国逻辑史的角度看,对中国传统数文献中是否存在“逻辑”的文字论述或逻辑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或许,通过我们的努力,从中找出许多有关“逻辑”的文字和内容,以支持或支撑“中国古代逻辑”之存在;或许,我们找不到丰富的内容,即使这样,也确证了“中国古代逻辑”也只能是一种“初级阶段的逻辑”。总之,不论从那方面讲,加强对中国传统数的逻辑内容之挖掘、整理与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术意义和理论意义。

三、从中国数史研究看

可以说,从西方数传入中国之不久,中国数史的研究就开始了。明清时代的筹算家与其说是数家,不如说是数史家,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之工作或者他们的大多数工作对于当时数(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不是理论的创新和进步,只不过使用中国传统数的方法(其中主要就是筹算)验证了业已存在、发现、创新的理论和方法之正确性而已。进入20世纪,出于对中国文化之认同,我国科技术史者开始了系统的中国传统数史研究,得到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随着当时中国文化的西传,西方者也开始关注中国古代之数,出现了李约瑟这样的中国科技史研究大师。

一句话,中国传统数史之研究,从时间上看可谓不短、不断,从成果上看可谓成果丰富、成就斐然,从研究者看可谓中外有人、代有辈出。但从内容上看,还存在较大不足,且不说对于一些新近发现或发掘出的典籍、文献、史料重视不够,仅就对与数紧密联系的科对中国传统数之影响重视不够,就是一个严重不足。如前文所述,理上逻辑与数是最为联系紧密的。但是,总观中国数史研究,关注“中国传统数与逻辑”这一问题之者的确不多,正如我国著名数史专家郭书春授所说“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面研究尚未见到有见地的工作”。

中国科技术曾经有过很长时间的辉煌,中国传统数也是如此,但到了近代跟不上世界科技术发展的步伐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许多人,包括像李约瑟这样的中国科技术史研究的权威者。当然,也有很多的人对此作出了这样或那样的回答,但都没有得出令人们或界普遍认同的结论和解释,例如,李约瑟博士的解释是:中国古代逻辑的不发达,中国古代数家缺乏系统的逻辑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就是中国古代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