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运用图形计算器助学、导学、促学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1 04:26:14   

内容提要 随着课程材的改革,图形计算器作为的工具,进入了中课堂。本文通过三个典型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图形计算器助、导、促。转变观念是用好图形计算器的关键。在运用图形计算器进行时应把握好适用、适时、适度的原则。最终使图形计算器成为生自主探究的工具,用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促进生的习。

主题词 图形计算器  典型案例  运用原则

随着课程材改革的深入,我国数打破了传统的方式,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数课程的整合,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习方式。在此背景下,图形计算器走进了中课堂。如何更好地运用它来帮助懂,引导会,进而促进生会呢?本文就此问题结合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典型案例分析

(一)探索图象变换的规律

在缺乏技术支持的环境中高一习函数这一内容时,往往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不能有效联系在一起用于解决问题,特别由数思形的能力更显不足。如何帮助生更好地建立这种多元联系表示呢?笔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尝试:

根据f(x)=-x2+7x-6的图象(图1),探索y=|f(x)|及y=f(|x|)的图象变换规律。

按传统法,这一内容一般是在高三复习时讲授,并且是直接告诉生变换规律,还总结出口诀让生记住:

由f(x)图象“保上方,下翻上”得|f(x)|的图象(图2);

由f(x)图象“保右方,擦左方,右翻左”得f(|x|)的图象(图3)。

由于结论是师硬塞给生的,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运用时出错率高。

现在引入技术后,生可以运用图形计算器,直接画出y=|f(x)|及y=f(|x|)的图象,再与y=f(x)图象进行比较:

生觉得很有趣,惊奇于这一“麦当劳”式的图象;同时,通过列表发现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取值关系。这时,有的生又输入了其它一些解析式进行探索。通过观察、比较,似乎发现了一些规律,只是缺乏概括总结。此时,师不失时机提出:如果不用图形计算器,已知f(x)=(x-1)2-2分别作出y=|f(x)|及y=f(|x|)的图象,并与y=f(x)的图象进行比较,总结变换规律。

这一猜想过程必须让生经历,并且留充分的时间让生去想去猜,通过互相交流,引起争论后,再让生用图形计算器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通过一看二猜三验证的过程,发现了图象变换的规律,并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作了总结,这实际上让生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等这一探索规律的全过程。这说明图形计算器只要使用得当,是可以帮助习的。

(二) 探究两图象交点问题

习完反函数概念和性质后,师给出问题:

利用图形计算器,在直角坐标系中先作出函数的图象(图4),然后作出函数y=b的图象,通过改变b的值,上下移动函数y=b的图象(图5),观察它与函数的图象的交点个数,并加以论证。

拿到问题后,生用图形计算器画出了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