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数学论文 → 文章内容

立足课本教学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8-12 8:35:19

次不分;(2)要变化有度。即注意审时度势,适可而止,防止枯蔓过多,画蛇添足;(3)要因材而异,即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变题”,防止任意拔高,乱加扩充。
   四、 归纳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在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的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和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其它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对众多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
   例如,对三角函数中sinX>cosX的判断求解时,就可通过作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区分,在角平分线上方有sinX>cosX,在角平分线下方有sinX<cosX。又如高一学习反函数图象和性质一节,教材篇幅较长,学生较不易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讲完课后,与学生一起概括它的四条规律(1)互换性:原来函数的定义域A、值域B,分别为其反函数的定义域B和值域A;(2)对称性:函数y=f(x)与反函数y=f-1(x)的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关于直线y=x对称;(3)奇偶性:奇函数若有反函数,则反函数仍是奇函数,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单调性:若函数y=f(x)是A上的增(减)函数,则其反函数y=f-1(x)是B上的增(减)函数。
   对适应知识的归纳、概括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乃至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这种概括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都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这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