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政治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从“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19 13:54:14   

    2.经济全球化的方式和限度

    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包括生产、贸易、资本、技术、信息、服务等的全球化。这也是今天能够比较现实地讨论的领域。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世界历史”时代的形成,是以开拓“世界市场”为基本形式的:大工业“把世界各国人民相互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作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以致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国家发生的事情的影响。”④正是凭借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广泛的经济联系,把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卷入了世界经济体系。马克思说:“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⑤“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其条件是创造一个不断扩大的流通范围,不管是直接扩大这个范围,还是在这个范围内把更多的地点创造为生产地点。”⑥
    今天的经济全球化,这种情况是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呢?没有。以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为目标的市场经济,突破了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局限,造成了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性。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资本是天生的国际派。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驱使资本占有者奔走于世界各地,他们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工业所加工的 ,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 ,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 ,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正是由于世界市场的开拓,才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当然,今天这种情况比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更具典型性。以产品生产为例,目前一种产品可以同时分布在十几个、几十个国家或地区生产,使每个国家、地区发挥其资金、技术、资源、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使最终的产品成为“万国牌”的“国际性产品”。例如,波音 747飞机共有 45万个零部件,它们是由 6个国家的11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小企业联合生产的,其中包括了中国西安生产的飞机尾翼。
    后来出现的大型跨国公司更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力量。据统计,目前世界上4.4万个跨国公司母公司,拥有28万个遍布世界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30 %以上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60%以上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跨国公司要实现全球扩张,必然要以其母国为依托;其母国则往往依靠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手段为跨国公司鸣锣开道,以其倡导的贸易、投资、金融的自由化,为跨国公司进入别的国家和地区排除障碍。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时至今日,由于经济、科技的发展,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现代信息通讯工具已经把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它具有向世界各地辐射的强大力量,今天世界上能够完全躲避这种作用的“世外桃源”几乎不存在。由于信息的充分流通,马克思所预言的“世界市场”、“全球市场”终于可能,并正在真正地建立起来。商品、服务、劳务、资本、信息等的充分交易,中介环节的简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二为一,全球化经济网络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每一个消费者需要的商品,都是全球化的商品,全球范围内所可能提供的、最合意的价廉物美的商品;每一个企业,都要在全球市场中竞争与合作,为全世界提供产品与服务,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当代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评论家阿里夫·德里克在冷战结束以后所写的一部总结性著作《革命之后》中对此作了分析。他认为,马克思把经济全球化理解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对马克思而言,所谓“世界空间”是由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而形成的,这种扩张使其势力所及的所有社会成为同质(homogenization)的社会。虽然后来的民族民主运动(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斗争)使这一趋势有所缓解,但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普遍化的趋势又重新得到加强。其基础不仅是商品交换和金融交易的全球化,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种“新的国际劳动分工”而实现的生产的跨国化。① 就是说,全球化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格局没有改变。“当今世界实质上是欧洲的扩张和全球霸权的产物,也是这种扩张和霸权所激起的反应的产物。”② 
    当然,德里克也注意到,资本主义的普遍化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即资本主义的普遍化不是资本主义的地域中心化。当代资本主义的跨国化发展,通过在全球范围制造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起点,而使资本主义非中心化了,它结束了欧美在世界上的经济霸权,并且使资本主义第一次脱离了欧洲中心主义。
    拉尔夫·达伦多夫也注意到全球化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极限。首先,并不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称为全球化的这一过程”仅仅“遍及发达国家经济”,仅仅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公司企业在整个世界进行活动”。其次,并不是所有领域都应该全球化和市场化。如国家对于法律和秩序、对于福利、对于教育、对于税收的行政管理,还有服务业的某些领域、某些生产部门、某些区域性经济空间,都应该摆脱全球化的压力。“总之有一个全球化的限度问题,无论如何全球化不是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唯一重要的因素。”③ 哈贝马斯也指出,对市场全球化必须做出概念的专门界定,因为现在还没有一个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过程撕裂了民族国家的边界线,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并使资本主义从作为发展单位的民族国家中抽离出来。新的全球性经济单位(微观主体)是跨国公司。有人将这种新的世界经济形态描述为“全球性的区域主义”或“全球性的民族主义”。这种描述捕捉住了世界经济的同质化与散裂化的同时产生。资本主义的跨国化也排除了将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的做法。因为第三世界的某些区域已经变成了资本运作的中心,而第一世界中的某些区域已经没落到第三世界的地位上。换言之,原来那种“中心—外围”关系已经不再是国与国关系的主要特征,而逐渐变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地区与被资本主义边缘化的国家—地区之间全球关系特征,这样就造成了现在世界主义与地方主义同时并存的悖论,呈现出“全球化与地方化”两极对峙的格局。① 实际情况是,与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相伴随的,是区域经济集团的大量涌现,其中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的影响最为显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