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北京地区渗灌条件下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及节水机理的研究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32:20   

提 要 根据对渗灌条件下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冬小麦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的观测,研究了渗灌条件下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及节水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渗灌条件下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与灌溉、冬小麦生长发育状况及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渗灌用于冬小麦灌溉可以明显起到节约灌溉用水的作用,并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在冬小麦的整个生育期,采用渗灌比喷灌田间耗水量减少了 44.4mm,灌溉用水节约了 1200m3/hm2,而最终产量提高了 714kg/hm2,渗灌条件下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为 21.11kg/(hm2·mm),比喷灌条件下高 4.49kg/(hm2·mm)。渗灌用于冬小麦灌溉的节水机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①每次灌溉后,地表湿度较喷灌条件下要小得多,减小了土壤水分的无效物理蒸发;②渗灌利于冬小麦根系向地中供水层(20~120cm)延伸,提高了冬小麦根系对灌溉供水层的水分利用。

关键词 渗灌;冬小麦;土壤水分动态;节水机理

中图分类号 S152.7;S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0)03-0246-06

  北京地区粮食生产大都以小麦、玉米一年二作为主,其中在冬小麦生长季节因降雨量少(多年平均 120mm 左右,不到全年的 20%),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
需要[1、2],均需进行灌溉。据估计,每年用于冬小麦灌溉的水量约 7亿m3,占全市总用水量的 17.5%,占农业用水的 28%[3]。目前,北京地区冬小麦灌溉以喷灌为主,而喷灌仍存在一定量的水分浪费。为此,我们对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渗灌用于北京地区冬小麦灌溉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所谓渗灌是将渗水毛管埋入耕层 30~50cm 深处,灌溉水通过毛管壁,借助水压力慢慢渗入土壤,供作物使用[4、5]。本文通过研究渗灌条件下,田间土壤水分动态、灌溉水的损失及灌溉水在土壤中的再分布规律,分析了渗灌的节水机理[6~9],旨在为北京地区农业节水灌溉的进一步发展,为面向 21 世纪的节水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概述

1.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 1997~1998 年在北京市昌平县史各庄乡北郊农场试验地进行。试验地面积 1.8hm2,地下水位深 10.5m,土壤质地以中壤为主,0~200cm 土层平均凋萎湿度为 0.125cm3/cm3,平均田间持水量为 0.343cm3/cm3。渗灌设备采用中国灌溉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渗灌系统,喷灌设备为移动式旋转喷头喷灌系统。在试验区,灌溉时灌水量用水表计量。供试作物为冬小麦,品种为京核-3 号。

1.2 试验方法

  试验完全在大田条件下进行,共设两个处理,其中渗灌处理面积 1.1hm2,渗管间距为 1.2m,渗管埋深为 40cm。以喷灌为对照处理,面积 0.7hm2,其灌溉完全按当地现行的灌溉制度进行,灌溉时间及灌溉量见表 1。

表 1 不同处理的灌溉时间及灌溉量
Table 1 Irrigation date and norm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处理 灌溉时间及灌溉量
渗灌 11 月 26 日 25mm 4 月 2 日 35mm 5 月 18 日 30mm
喷灌 11 月 12 日 95mm 4 月 3 日 55mm 5 月 17 日 60mm

  用中子仪测 2m 深土层各层(10~20cm、20~30cm、30~40cm、40~50cm、50~60cm、60~80cm、80~100cm、100~120cm、120~160cm、160~200cm)的土壤容积含水量,表层 0~5cm、5~10cm 由于用中子仪测定误差较大,采用烘干法测定,日常每周观测两次,越冬期每月两次,遇到降水或灌溉加测。灌溉的前一天、当天及灌水后几天连续测定,直到灌水在土壤中的再分布稳定为止。

  观测不同处理冬小麦的生育期和产量,采用田间剖面挖掘法测定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冬小麦生育期内的降水资料采用北郊农场气象观测站的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渗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

2.1.1 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化规律

  图 1 是渗灌及喷灌处理冬小麦全生育期 0~200cm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有明显的共同之处。但由于灌溉方法和灌水量不同,在一定时期(主要是每次灌溉后)又有一定的差异:

nr20000310-1.gif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