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湿地综合分类研究:I.分类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43:00   

2.2 综合分类因子

  进行上述综合分类的依据称为分类因子,大多数分类因子是湿地中独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度量特征。具体的分类因子是有类别属性的,如淤泥质基底、粉砂质基底、岩石基底等分类因子都属于基底物质结构类分类因子,因此下文把分类因子的类称作类属。

2.2.1 水文地貌特征和外动力控制因子

  按照湿地所处的大的地理环境,可以把湿地分成三大族,即海岸带湿地、湖泊凹地貌湿地、河流湿地。海岸带湿地是指发育在海岸带附近并且受海陆交互作用的湿地,如河口三角洲湿地。湖泊凹地貌是指由湖泊或凹地貌体演化而来的湿地,例如红军长征经过的草地——若尔盖高原沼泽区就是由沉溺的河谷积水而成的。河流湿地是指受河流作用控制下发育演化的湿地,分布在河流流域内。

  这种划分方法反映了湿地的总体发育条件和综合水文地貌条件的差异,从动力角度来看也是非常恰当的。综合来讲,海岸带湿地代表了海陆交界处海相和陆相两种地貌外动力的交互作用,动力作用强度大,湿地变化快、寿命短,植被普遍发育差;而湖泊凹地貌湿地则是停滞和封闭水体环境的结果,活动性最差,湿地较为稳定,存在时间长,泥沙淤积层厚;河流湿地是河流动力作用的结果,以间歇活动和单向水流作用为特点,湿地植被和土壤均较发育,在泛滥平原上尤其如此。

  在族中划分亚族的原因在于相同的大环境下不同湿地所受的地貌外动力作用强度和种类各不相同。就我国的实际湿地情况而言,在海岸带湿地族中主要有潮流控制的潮流湿地(包括有沙堤挡护的泻湖湿地、潮流海湾湿地等)、河水和海水相互作用的河口三角洲湿地、风浪潮流控制的平原海岸湿地、间歇潮流和湖泊静水作用交替的泻湖湿地以及红树林生物海岸带湿地等五大类型。在河流湿地中可以有季节性干涸的河道湿地、受常规洪水过程控制的河漫滩湿地、受溃坝水流控制的泛滥平原湿地等三大亚族;在湖泊凹地貌湿地中包括受湖水过程控制的湖滨湿地、受湖泊水位和积水控制的湖滨低位沼泽、受积水和雨水共同控制的中位沼泽和受降水过程控制的高位沼泽四大亚族。

2.2.2 基底物质结构 (Substrate)

  基底物质结构是湿地重要的特征属性。基底物质的结构形态是湿地的植被、土壤、水流淹没浸润程度、生物地化作用等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它又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状态,反映了湿地的综合特征,适合作为湿地族下一层-组的分类因子类属。

  尽管湿地植被和基底物质存在活跃的相互作用,从形态上可以把湿地基底看成是由植物覆盖物和裸露的物质基底(以下称底质)两部分组成。据此假定,可以定义植被覆盖率为湿地基底中植物覆盖部分占总面积的百分比,按照 Cowardin 分类的经验,当植被覆盖率大于 70% 时,可将基底概化为植被基底,湿地按照植被的类型分类;当植被覆盖率小于 30% 时,可将基底概化为底质基底,湿地按照底质的类型分类;当植被覆盖率在 30%~70% 时,湿地分类必须同时考虑植被和底质的特征。

  底质的物理属性可以用底质透水率、底质固化度、底质粒度和底质糙率来表征。

  按照底质固化度的差异可以把底质分成固化底、未固化底和岩石基底三种。未固化底和固化底都是由颗粒质组成,固化底指底质中颗粒已粘结固化的地层,如土壤等;未固化底指底质颗粒呈离散状态,按粒度的差异有有机质、淤泥质、粉砂质底、砂砾质基底等四大类。岩石基底指基底物质直接由整块岩石组成,如发育在透水性石灰岩地区的湿地。

  底质结构模型的选取和建立取决于上述底质属性,和湿地所处的外动力族关系不大。

2.2.3 植被类型

  和湿地底质结构因子一样,湿地植被类型也是一种独立的分类因子。例如在河流湿地和海岸湿地中都存在草沼、森林沼泽,甚至是同一种树种占优势。这一点也就是湿地研究的复杂性之一,不同的外动力作用产生相似的结果。

  湿地植被类型方面的分类因子可以按照气候带分类,如热带、亚热带、温带等。也可以按照植被高度和植被种属分类,分成木本植被、灌木植被和草本植被三大类。

  植被基底的物理属性可以用植被高度、植被糙率来衡量。Semeniuk(1990) 提出了使用植被成分的组织形式、结构和种属特征来统一描述湿地植被。他把湿地表面上植被覆盖的形式分成三类:周边覆盖型、马赛克覆盖型和完全覆盖型。湿地植被的种类组成结构也分成三类:均一型、区域型(指不同种植被集中生长在不同的区域内,一个区域内的植被是均一型的)和异质型。根据不同的覆盖形式和组成结构的组合可以有 9 种湿地植被特征。

2.2.4 湿地型的分类因子

  作为综合分类法最小的分类单位,湿地型的分类因子是最多样的,它包括了湿地的上述三层分类因子未能包含的湿地特征因子。

  综合以上分析,表 4 中给出了反映分类因子属性特征的定量化指标。这些量化指标的明确,有助于对分类因子进行数学描述。同时,上述不同层次的分类因子可以交叉出现,如泥炭基底的湿地既有潮流作用占主导的泻湖沼泽湿地,也有地下水控制的内陆泥炭沼泽。此外,同类的分类因子也可以出现在同一湿地中,只是重要程度不同而已。

表 4 湿地综合分类法的分类因子
Table 4 Classification indexes

类属 分类因子 量化属性特征 性质 湿地类型
外动力 潮汐 潮差、潮速 潮周期重复的往返水流作用 潮滩
波浪 波幅、波长、波速 风力拖曳引起的水波作用 三角湾、开阔海岸
沿岸流 流速、流向 缓慢稳定长距离的水沙输运 弱潮弱风浪海岸
海平面变化 升降速率 长期效应,影响湿地演化 海岸带低洼平原
河川径流 径流量、流速 不断的强烈的单向水流作用 间歇干涸河流
洪水漫流 水量、历时 雨季突发的片流作用 泛滥平原
降雨 降雨强度、产流 降水、入惨、地表径流等综合作用 高位沼泽
地下水 地下水位 缓慢流动水位升降的滞水 低位沼泽
基底
物质
泥炭 含水量、潜育化 成土结构 泥炭沼泽
淤泥 厚度、粘土含量 颗粒有粘结性而难于悬浮或沉积 泛滥平原
粉砂质 粒径分布 较强水流搬运 沙滩/河漫滩
砂砾质 粒径分布 多为冲刷的遗留物 砂砾河道
礁石 直径 侵蚀海岸地貌 礁石海岸
基岩 岩性 少见 基岩沼泽
植被
类型
木本植被 优势树种名 多为高大乔木 落羽松湿地
灌木植被 群落类型 灌木为主 芦苇湖滩
草本植被 群落类型 草地 草地
杂类 常年浅水 水深、水位变化 几乎不和大气层直接接触 泻湖
常年积水 地下水位、饱和度 无地表径流但常年为地下水饱和 沼泽
季节积水 水位变化 有蒸发干涸过程 中位沼泽
季节淹没 淹没频率 淹没冲刷和干出交替 季节性浅水湖
微地貌 类型 湿地内部结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