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决策模型的研究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43:19   

主要的平衡关系有

式中,为 i 部门提供的供各部门使用的中间产出,Hi 为第个 i 部门处理污水所用资金;Si 为第 i 部门在扣除污水处理费用后提供的总产出;Xj 为第 j 部门的总投入;Gj 为第 j 个生产部门污水处理资金投入;Tj 为第 j 部门在增加污水处理资金后的总投入。

2.2 需水模型

  包括生态环境需水模型、工业需水模型、农业需水模型、生活需水模型。工业需水模型根据工业发展水平,确定工业各部门的用水定额,以及相应的总需水量。农业需水模型根据灌溉用水定额、粮食产量及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确定总用水量。生活需水模型根据城市发展水平、农村发展水平确定城市、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及相应的生活需水量。生态环境需水模型从生态环境角度计算生态环境需水量,其结果反映水资源的一、二级分配问题。

  对于生态环境需水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8、9]和成熟的计算方法[10]。鉴于我国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本文提出以稀释和自净为主要功能的河道最小环境需水的计算方法。

  首先根据河流(河段)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环境需水量设计断面,将河流(河段)划分为若干小段,先对各小段进行计算,最后求出整个河段的最小环境需水量。

  对于任一功能小段 (i),河道最小环境需水量 (Qv) 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方程

其中,Qvi 为 i 小段河道最小环境需水量,qgi 为 i 小段河道上游来的地下水,q(bg)i 为支流进入 i 小段的地下水,Qgi 为河段本身进入河道的地下水,Qmi 表示除河道基流外,为满足一定的河道环境功能要求所必须具有的水量。qgi+q(bg)i±Qgi 为河段的地下水来水总量,也就是该河段河道的基(础)流量;λ为河流稀释系数,Qwi 为 i 小段合理的污水排放总量。Qni(p) 为设定水文年(多年平均,枯水年,平水年)指定保证率(如 p0=90%,p0=85% 等)下 i 小段的河道流量。计算出所有断面的 Qvi(i=1,2,…,n,i 为断面数 ) 后,即可确定整个河流(河段)的最小环境需水量。由于在确定每个断面的 Qvi 时,将每一小段看作一个闭合汇水区,因此,对其求和即可得到整个河流(河段)的最小环境需水量。

2.3 水环境容量模型

  以有机质污染为主的河流,其有机质水环境容量包括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11]。对于有多个排污口的河段,其总容量是各排污口分段容量之和。本文采用断面控制的方法[12]计算水环境容量,限于篇幅,仅介绍段首控制法。所谓段首中的“段”是指任何两个排污口 ( 包括支流 ) 或排污口与控制断面间的部分,“段首”则是指两个排口中靠近上游的一个。段首控制就是让各“段首”的水质达到功能区段的要求,由于河流的自净作用,必将使功能区段其它部分水质高于标准。段首控制严格控制了功能区段的水质不超标。具体计算如下:功能区段段首容量值 (E0) 为:

E0=(Cs-C0)Q0 (4)

式中,Q0,C0,Cs 分别为来水水量(m3/s)、来水浓度(mg/L)及该功能区段的水质标准(mg/L)。则第 i 个排污口处的环境容量为:

Ei=C(1+f(xi-xi-1))Qi+1-QiCs (5)

式中,Qi+1=Qi+qi,Qi 为第 i 个断面河流干流中水量,qi 为第 i 个断面河流中污水量,C 为混合浓度 (mg/L),f(x) 为一函数[13],对于有机物污染的河流,一般选用 COD 和 BOD5 作为综合指标,f(x) 可以通过其降解模型 S-P 模型或其修正模型,或采用 Thomas 模型[13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