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西方资源型城镇研究的进展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46:45   

提 要 以国际地理学界公认的权威英文学术期刊为主要资料来源,同时参阅了相关书籍,借此对西方有关资源型城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了评述,并对我国资源型城镇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资源型城镇;研究进展;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 P96;K9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0)03-0291-06

1 引言

  资源型城镇是指因当地的资源开发而形成、发展,并且资源型产业在当地经济结构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的城镇。资源型城镇的形成、发展对当地的资源具有特殊的依赖性,受资源储量的约束和资源可耗竭性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西方学者已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加拿大著名地理学家英尼斯 (H.A.Innis) 便对资源型城镇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鲁宾逊 (I.M.Robinson) 于 1962 年首次对加拿大资源型城镇(社区)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赛门斯 (L.B.Siemens) 于 70 年代中期提出通过规划来改善资源型城镇的生活质量;卢卡斯 (R.A.Lucas) 则对单一工业社区的生活和工作模式进行了全面的阐述[1]。80 年代中期以来,学者们开始对资源型城镇的发展是否与人们早先建立的发展模式相吻合提出了质疑,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创新[2]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资源型城镇作为原料基地的职能受到了重视,并进行了相关的重点建设,而作为中心城镇的职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使资源型城镇出现了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环境质量下降、资源枯竭等问题,迫切需要加以研究。因此,本文以国际地理学界公认的权威英文学术期刊为主要资料来源,对西方国家资源型城镇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加以评述,可以为我国资源型城镇发展战略的调整提供有益的借鉴,也可以为推动我国资源型城镇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2.1 经济结构转型研究

  经济结构转型是资源型城镇研究的传统内容,西方学者对此已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日本政府为了振兴煤矿区经济,从 1962 年 7 月到 1991 年 7 月总共修订过 9 次煤炭政策。9 次煤炭政策的指导思想是确保煤炭的稳定供给,维持产煤地域的经济繁荣,针对国内煤炭资源趋于枯竭的实际,不断调整国内煤炭工业的结构,逐步由依靠国内产煤转向依靠国外产煤[2~3]

  德国鲁尔区煤矿城镇的经济振兴是资源型城镇经济结构转型的成功案例。20 世纪 50 年代,鲁尔区陷入了结构性危机之中,出现了主导产业衰退、就业岗位减少、居民点结构的发展缺乏有机性、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短缺、人口外流等问题[4]。有关专家及时地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振兴。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对煤炭工业采取价格补贴,发展新兴产业,改组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完善基础设施,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关闭亏损严重的煤矿,把采煤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实行集约化经营。通过提前退休等办法裁减人员,政府提供资助进行工人转岗培训[5~6]

  布拉德伯里 (J.H.Bradbury) 根据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资源型城镇的实证研究,提出了解决面临问题的对策,如: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制订财政援助、转岗培训、搬迁和工作分享策略;建立社区赔偿基金和专项保险机制;促进地区经济基础的多样化;实行地方购买策略;进行区域规划,建立结构联系等[7]

2.2 资源型城镇的社会学研究

  马什 (B.Marsh) 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煤炭城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Sense of Belonging) 研究后指出[8]:采矿业产生的财富随着煤炭大量外运而大部分流到了纽约和费城等地,现在这些矿区经济衰退,人口大量外迁,但是仍有 1/3~1/2 的人口居住在这里,他们认为这里是与众不同的生活的乐园。但以通常的景观美学的标准来衡量以及经济和人口学调查,结果都表明这里是宾州最不具吸引力的地方。从时间上来看,煤炭城镇经历了两个不对称的阶段:早期的工业化阶段,这一时期环境向新来的居民提供了物质财富,但此时的精神财富贫乏;进入衰退阶段,环境向人们提供了较多的精神财富,但物质财富短缺。兴盛期与衰退期之间是几十年的稳定期,这一时期对今天的煤炭城镇具有强烈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自然景观上,也表现在人们对自身所处地位的认识上。这些地区在形成居民社区归属感方面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这里根本没有原先存在的社会景观,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需要这里为其提供利益和财富,同时他们又积累这些财富用以构筑一个新环境[8]

  社区的社会互动 (Social Interaction)是资源型城镇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坎贝尔 (A.P.Campbell)、昂格尔 (D.G.Unger)、弗里德 (M.Fried)、吉尔 (A.M.Gill)、沃伦 (B.Warren)、鲍尔斯 (R.T.Bowels) 等都对此进行过研究[9]。沃伦指出:社会互动可分为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垂直互动是指社区内的社会单位与区外单位的联系,水平互动是指区内不同单位间的联系。如果一个社区中的社会单位没有很强的水平互动,那么社区对区内生活环境的控制力较弱,而且那些具有较强垂直互动的社会单位将难以适应当地的传统和生活方式[10]。以规划为手段来加强资源型社区的社会互动,将特殊的社会和自然特征融入城镇规划,用以强化社会互动已成为加拿大一个重要的规划理念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