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渗透式教育在德国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2-04 19:03:09   

  

 

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环境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人们能够自觉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修正自己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式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正是所谓"润物细无声"。对于青少年来说,也许这一方式更容易接受,对学生的影响也更深入。德国环境教育中的渗透式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1.校园的环境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我们在德国参观了十几所学校,他们的校园设施和装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校园的外墙不是华丽的装饰材料,而是学生绘制的一幅热带雨林的壁画,其间还钉了几个钻了许多孔洞的短木柱来招引蜜蜂等昆虫。画面虽然略显稚嫩,但却表达了绘画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楼梯转角处的空间也被充分利用,这里有一个大鸟笼,里面养着很多漂亮的小鸟,并给小鸟创造了一个人工的小环境,鸟笼旁是一些大型攀援植物和水族箱,这些都由学生管理,使学生热爱自然界中真实的生物,同时也使学校的环境更自然和谐。楼道的墙壁上是学生用废报纸制作的一幅壁画,主体是恐龙,告诫人们人类如果自毁家园,那么就会遭受到象恐龙一样的命运。教学楼外的空地上还开辟了生物角,利用雨水开出一条很小的河流等等,这些设施和装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教育氛围。全体师生每天生活学习在这样的环境里回感到保护环境就是自己身边的事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并逐渐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2.众多学科都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德国的中小学校没有专门的环境课,但是所开设的语言、生物、地理、艺术、科学、园艺等课程中无不渗透着环境教育。记得听过一节艺术课,开始正式内容之前,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篇文章,请我们的一位教师用中文朗诵。文章是一位印第安人酋长的宣言,讲述了印第安人是如何在大自然中繁衍生息,而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如何被现代文明打破的,他祈求为他们留下一片生存的空间。接着教师和学生讨论了一些环境受到破坏的现象,并请学生们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我们听过的生物课中有关水的讨论,地理课上学生们关于是否应该在尼罗河上修建大坝的辩论,园艺课中有机堆肥的实习等等使学生们在每节课中都有意无意地接受着保护环境的熏陶。

 

    3.学生的户外实践活动在环境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大自然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是目前最有利的方式之一,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德国的同行们存在着共识。以汉堡市为例,他们建立了几个保护区和较大的户外教育基地。保护区和户外教育基地对所有的学校开放,并印制了很多宣传材料发到各个学校供他们选择活动时间和项目。我们参加了五个活动,每个活动都象一个寓言故事,我们是其中的主角,既有趣又能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令参与者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主宰者,人应该和其它的生物成为朋友。比如〝松鼠过冬〞,我们每个参加者都是一只小松鼠,每只〝松鼠〞有六粒豆子作为越冬的食物,我们要好好保存,藏在一个很安全隐蔽的地方。这时侯冬天来了,小松鼠找出保存的二粒豆子作为第一个月的食物,当然也可以去〝偷〞别人的。依此类推,三个月的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那些每个月都有至少二粒豆子的松鼠才能活下来,而我们这些〝松鼠〞只有1/3能幸存下来,这和森林中真正的小松鼠的情况是相似的。一个简单而又巧妙的游戏,一下子就把我们和大自然拉近了,使我们融在其中,为自然为其它生物生存而担忧,就象担忧我们人类自己一样。显而易见,这种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的方式比在教室中的说教效果要强得多。

 

    我们的国情与德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是有益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目前在我国学校中,多学科的渗透式环境教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并没有真正的开展起来。原因很多,但至少它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逐步探索出有效的开展方式。青少年时期的环境教育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作为环境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摘自绿色之声(网络版)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