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历史认同与民族认同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8 14:01:10   

  
  注释:
  
  [1]见《国史大纲·引论》页一,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
  
  [2]今日的埃及和两河流域(巴比伦约当今日的伊拉克)已是回教世界,和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和民族,都不是一脉相承的。
  
  [3]西安半坡距今约六千余年,裴李岗距今约八千余年。
  
  [4]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页九,台湾中华书局印行,1961年三版。
  
  [5]文天样《正气歌》句。董狐之笔,尤为后代史家所称道。春秋时代晋国的赵穿把晋灵公杀掉,晋太史董狐写道:“赵盾弑其君”。赵盾为此甚感慌恐而加以辩驳,董狐回答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返)不讨贼,非子而谁?”因为晋灵公的被杀,表面上是由赵穿下手,实则赵盾隐藏在背后而不肯露面,董狐看得清楚,所以直书“赵盾激其君”,孔子认为这是“书法不隐”。
  
  [6]贾谊:《过秦论》,引“野谚曰”,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太史公曰》。
  
  [7]《旧唐书·魏征传》。
  
  [8]钱穆:《国史大纲·引论》,页2-3。台湾商务印书馆。
  
  [9]王仲孚:《国中历史科的性质与历史教学的基础知识》,《历史教育论集》,页228-232,商鼎文化出版社,1997年6月。
  
  [10]龚自珍:《古史钩沈论》,《定盦续集》卷二,四部丛刊初编集。
  
  [11]陈光辉:《公民教育的意义、内涵、目标与沿革》,载《明日的公民教育》,台湾师范大学学术研究委员会主编,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印行,1983年。
  
  [12]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页224,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8年3月一版。
  
  [13]刘备、诸葛亮在四川的政权,当时系以“汉”自居,北伐的目的在“讨贼兴汉”,蜀或蜀汉系后人所称。
  
  [14]龚自珍:《古史钩沈论》,《定盦续集》卷二,四部丛刊初编集。
  
  [15]王明珂:《台湾与中国的历史记忆与失忆》,《历史月刊》第105期,页34-40,l996年。
  
  [16]有关《认识台湾》教科书之讨论、抗议以及对“同心圆”历史教育之质疑等相关文献收入《认识台湾教科书参考文献》,台湾史研究会出版,1997年9月。
  
  [17]《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条,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6月。
  
  [18]见芮逸夫:《中国民族及其文化论稿》上册,页50,台北,艺文印书馆印行。
  
  [19]台湾省少数民族,现称为“原住民”,他们是:泰雅、赛夏、布农、曹族(邹族)、鲁凯、排湾、阜南、阿美、雅美等九族。近五十年来已接受现代化教育与生活方式。
  
  [20]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研究》一文指出,“中华民族”通常是指汉族,但也包括中国各民族。他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见《饮冰室文集》之四十一。
  
  [21]王仲孚:《试论春秋时代的诸夏意识》,《中央研究院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
  
  [22]王仲孚:《试论中国古史统的形成与破坏》,《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页l—36,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
  
  [23]《魏书卷一·序纪》以鲜卑族为黄帝少子昌意之后,“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又云:“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拔,故以为氏。”《周书·文帝纪》称:“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
  
  [24]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页350-353,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25]见贾敬颜:《历史上少数民族中的“汉人成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页159-177,北京,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摘自《历史教学问题》


  
  
  

上一页  [1] [2] [3]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