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7:56:34   

  在国内,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还只处在初级阶段。尽管对教师就业的学历标准早有规定,现在已列入了教师法,但与国际上不少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比,标准偏低。即使如此,还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未达标。1995年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确定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步骤,但该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尚须时间。党和政府为提高教师的地位做了大量工作,也收到显著成效,但与赋予教师职业的社会重任比还不相称。从认识方面看,问题更为突出。在公众和社会舆论方面,对教师职业强调的要求主要是道德方面,诸如热爱儿童、有奉献精神、以身作则、认真负责等。对业务方面,突出的是传授知识的要求。中小学所学习内容的浅显性,使相当多的人并不看重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与特殊能力。再加上在市场经济大潮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敬业精神与师德方面表现都有所滑坡,教师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原有的道德光亮也有所减弱。

  在师范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方面,我们已有相当规模和多层次的教师教育体系,1997年还开始了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试点工作,说明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受到重视,但还存在着忽视教师职业专业化时代要求的倾向,这与专业意识不清晰是直接相关的。办学部门、教育研究人员对教师专业性的一般概念与具体标准缺乏广泛、认真、深入的研究,在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教学计划中自然就难以全面体现专业目标要求,造成还是依传统的教师观去设计教师培养的方案,专业训练仅限于开设数量相当有限的教育学科课程与教育实习。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是另一种倾向,偏重于围绕教材变化的学科知识再学习和教学方法、技能、备课等操作性训练。以上问题造成教师教育加强教师职业专业性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其后果是一方面使某些用人部门并不重视教师聘用过程和就职后专业基本要求的达到和提高,有的人更相信教师的成功是靠天赋与个人努力,有的人更相信高学历与一般能力在教师工作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使教师本人对职业缺乏专业感,缺乏以专业人员标准要求自己的方向感,有关教育行为的规范更多来自传统和上级。在我看来,后者是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消极后果。它会导致即使努力工作的教师,也未必能对高质量的教育作出富有成效的贡献,导致教师自身的发展受阻。

  由此可见,要建设一支能胜任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重任的新型教师队伍,必须加快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进程,深入研究对未来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意识与水平,应是未来教师培养的核心任务。

  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对培养甚么样的人的质量要求,也是探讨未来教师专业素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参照系。由于这方面也是近年来教育未来研究的课题,在时间上与教师要求研究几乎同步,故不能说现已形成了有关基础教育未来目标的具体共识,但国内有关素质教育的讨论、课程改革的实践及已发表的有关论文,大部分都把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促使身心及个性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主体精神,使之可能成为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创造者作为主要目标。本人已撰文(4)表述过自己的观点, 在此不作重复,但却是提出下文中所述的、未来教师专业素养的前提性假设之一。


  作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作为一名专业工作人员的教师专业素养的组成,是多方面和多层面的。一般的基本要求往往由教师资格证书的规定来体现,但这些规定即使作出修改还不足以勾勒出未来教师的理想专业素养。因为它只是一个入门线的划定。而我们探求的未来教师专业素养则以成功、胜任未来教育工作为目标而提出。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首先,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念,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差别,也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不同于以往对教师要求的重要方面。教育,这个事业在21世纪,将对人类、社会、时代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由于它要求从业人员有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和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尤其要求教师具有明晰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所谓"明晰",是指教师有自觉的理念意识和具体见解;所谓"正确",是指教师具有的理念要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特征,正确体现时代发展对教育的特殊要求。

  我认为,未来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奠基部分,不管时代如何变,其基础的地位是不变的,所变化的只是如何确定基础的立场和具体任务。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加速,使人们在确定基础教育的任务时更强调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强调基础是为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因此,立足于未来、为了未来来确定今日之"基础"的涵意与基础教育的任务,成了当代基础教育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即未来性的特征。生命性在基础教育中特别被强调,因为基础教育的对象是处在人生童年期和少年期的学生。他们一方面年幼,缺乏生活经验需要学习,一方面又处在生命中充满活力和潜力,多方面都需要发展和具有多种发展可能的重要时期。这是人生最集中的一段学习时期,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十分宝贵但自己却并不知晓其价值的时期。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作用特别重大,他不只是影响学生发展的这一阶段,而是有可能对其一生产生作用。这是最需要优秀和出色教师的人生时期,需要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整体性和童年、少年期对于生命的独特重要价值,并善于开发生命潜力的教师。基础教育的社会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基础教育的任务和内容要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热爱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和出色的公民。另一方面基础教育和千家万户、生活社区、城市、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向社会和全体公民负责,紧密依靠社会和社区开展工作是基础教育社会性的重要特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