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自得其乐,课文阅读的更佳境界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0:53:08   

  课文,大凡在课内阅读,在教师的引领下阅读。虽然新课标新理念对教师观念的改变、方法的变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新局面也已打开,效果也很明显,但是细细分析有关“成功”案例,不难发现教师在学生课文阅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还是很突出的。实际上,学生的知情意行、喜怒哀乐可以说都还在老师的“意控”之中,所以,学生实质上还处于相当的被动地位,阅读的乐趣很多成份还是教师带来,甚至是强给的。如此,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效果和应起的作用,束缚了阅读教学优化发展。我们应当追求课文阅读的更佳境界——学生“自得其乐”,而且是真正意义的“自得其乐”,只有这样,才是真切地把握了新课标的内涵,推动课文阅读的理想化进程。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晨读夜读、霜读雪读的艰苦早已无所谓,何况早有“灯火夜深书有味,墨花晨湛字生光”、“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等说法。课文阅读早应抛却时空限制,我们要提倡和鼓励学生于自己最适宜的时间、最适宜的情境进行阅读,万不能重在课堂或独在课堂。独处一室的清静更能入文,明月之夜的幽美更能入境,晨间空气的清新更能入神,秋冬霜雪的严峻更能入格;室内阅读易于专情吸取,室外阅读易于荡胸练达;小组阅读便于交流体会,广众阅读便于喷发情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不同的乐趣。

  我们多次进行过调查,新课本发下来,学生真是“书生习气重,见书喜欲狂”,不长时间,对所有课文通览的学生近百分之百,对自己感兴趣的课文较细阅读的也是近百分之百,对那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战斗故事、科幻故事等会讲述的还是近百分之百,无疑感到快乐的更是近百分之百,这四“百”的效果,都是在老师没有布置的情况下学生自行达成的,都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或随时或选时或挤时做到的,有的学生就是在做游戏时也读,甚至到人家作客也带去读,这种快乐是最自在的最纯真的最原味的。我们对这样的现象非常满意,非常赞赏,及时在班级或在家访时以不同的方式给予表扬,学生更乐了,“抢”读的现象更普遍,“乐”读的气氛更浓厚了。

  每见每知新意则学矣进

  渴求新知、追求新意、探求新理是人的本性。一旦获得新的东西,其乐是无穷的。学生阅读课文有新的了解、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新的体味也定会欢欣。学生为了这一目标,定会不懈努力,会注意各个方面,会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我们尊重学生个体本身的差异,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提倡因材施教,更提倡因材施学,正确因材施评。不同的学生在课文阅读中产生的不同意味的快乐、不同层次的快乐都会充分体现出来。从而产生由少到多的快乐,由小到大的快乐,由眼前到长久的快乐。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我们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他们的个体体验,他们对课文有关知识点的理解、领悟需要足够的时间、需要更好的方法,我们应大力支持,保护他们的求知欲、积极性、求真精神、务实品格,美誉他们的耐心细致、想方设法、深思熟虑、自强自能、自进自取、自读自获,促使他们下硬功、明事理、浓兴趣、长意味、享快乐。

  “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标志着科学真正进步”。我们期待学生勤于思维,善于思考,大胆提问,不但要好问,而且要问好,对学生阅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进行搜集筛选,分类整理,并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读思、想象,自行或共同解决相关问题,课内不能完成,课后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去解决,在不断“问题解题”的过程中,发现字里行间包含的或纸背力透的或文外涉及的重要内容、思想、情感、哲理、建树等,获得如释重负、恍然大悟、欣喜至极的快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文阅读的过程中借助“行动”的实践性来检验自己所获得的一切新知识。可以在交流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让同学、让老师评价;可以在同类文章的阅读中验证自己理解的科学性,做法的合理性;可以在各种资料包括网络信息的参照下,核实自己获取知识的准确性;可以在各种活动中检测自己知识、才能的水平与程度……从而真正对自己的“知识”准确认识和定位。可以想象,学生在“行”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千真万确,何等快哉!

  用活文,活用文,用文活

  陶行知的“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尽量避免了他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虽然时过数十载,语文教学不断改革,观念不断更新,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但现在仍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现在,乃至将来,都还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在语文教学现状不很令人满意的今天更应反复强调,认真学习,落实行动。我们要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切实改变课文阅读中一些近乎野性的做法。比如反复死背死默,反复死抄死仿,反复死解死考,学生苦不堪言。我们要真正把课文看活、学活、用活、活用,倡导“用活文,活用文,用文活”,真正保护课文内在的活力与潜力,使之生机盎然,真正保证学生的天真浪漫,生气勃勃。活文活人,才有活知识,活思考,活动力,活效应。

  “用活文”,我们现在不妨理解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所阅读的所应用的课文本身应是生动的鲜活的,即“用活的文”;另一方面是我们在学习应用的过程中要灵活灵动地、恰如其分地、最大限度地把课文内在的活力、内在的魅力、内在的动力充分显现出来,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即“用活了文”。前者不必担心,因为现在新选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时代气息很浓,是难得的好教材,后者却是有必要花大力气的。学生在运用课文的过程中,一旦把握了内容,悟透了情感,掌握了技巧,以及了解了文里文外的联系,特别是课文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点,肯定会把一篇课文在生活中用活了。

  “活用文”,就是要把看似呆板的文字、抽象的道理、成型的手法等“处理”好,读活想活解活,再善于激活力量,善于巧妙变通,善于灵活应用,让它发挥出最活的作用。

  “用文活”,也可以理解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用文灵活,另一方面指因用文而使人活泼活跃,更具活力、生命力,是生命内涵更丰富、生命精力更旺盛,生命价值更重大的很好体现。

  学生学习鲜活的课文已经是乐事,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在工作中运用,在交流、访问、办刊、演出、讨论、研究、展示等活动中进一步开发语文资源,将课文的内容或思想或手段等直接或间接、部分或全部灵活应用,并获得圆满成功,对自身而言获得明显的进步,同时也标志着学生真正读懂读透了课文,并内化内积成了内能,成了自己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定会乐不可支。

  自得其乐,是我们追求的课文阅读的更佳境界,是人文性、以学生为本的最好体现,是学生期待的,家长期待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有必要很好地去研究尝试。当然,由于学生特有身份的局限,“自得其乐”不能变成“任由得乐”,教师还必须密切注视学生的动向,及时得当点拨,帮助解决学生绝对不能解决的困难,并为他们鼓劲,给他们自信心,给他们力量,使“自得其乐”的过程更稳健更得劲。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