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飞翔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0:53:35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应成为我们教学中关注的问题,应思考怎样开发与利用人文课程资源,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21世纪的世界竞技场上,人才素质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已逐步形成了新课程标准下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那么怎样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怎样解决我们常常听到的”个性”问题?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观念。

  “只有当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是,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过去的教学,大家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总以为老师这样说了,学生就应当这样做好,不能容忍学生出现缺点、错误和问题。用传统的理念来看课堂教学,教师认真将,学生专心听,这种有条不紊的“有序”状态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片面地认为严师出高徒,把批评、惩罚当作与引导、鼓励同等重要的方法加以运用,导致强制教育方式的盛行,严重地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积极发展。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成熟的人,学生在认识世界、操作生活、学习做人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和问题时,就会发现,这正是学生积极成长的个性特征的主动体现。因此,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来对待,把学生的人格、性格和需求放在与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负责,使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要培养学生在观察、思索和解决问题中思维的活跃性和独立性,亦即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兴趣及对理性思考的信仰与依赖。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像开联欢会式的课堂教学,学生们或三五个一组,或六七个一群……教师则在学生之间来回走动,或指指点点,或参与讨论……,原本安静的教室人声鼎沸,学生情绪高涨,十分活跃。这似乎成了“乱堂”,然而这种“无序”却蕴涵着“有序”,教师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来落实学生的主题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就为学生创造自我发展的空间。因此,教师应以宽容、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幻想,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特别是善于接纳学生对教师的质疑,学生在提出问题中发展了能力。让学生敢于尝试——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允许学生在尝试中失败,指导学生从失败中爬出来,在“尝试——失败——成功”的循环中,使自己的个性获得发展。

  二、为培养学生的个性营造氛围。

  苏教版第七册《九寨沟》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我想方设法对教材进行新的处理,设计别具特色的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情境,为整堂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我们也一起来欣赏一下。”接着播放九寨沟的录象,学生们在看时,都暗暗地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景,看完之后,我请学生们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九寨沟的风景实在太美了。”有的说:“我真想到九寨沟去走一走,看一看。”……此时,我趁热打铁,“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九寨沟,好吗?”同学们无比兴奋地说“好”。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接下来的教学,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变枯燥乏味抽象的内容融入直观教学中,学生学起来觉得生动有趣。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变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精神、个性丰富的人。因此,在课堂上我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和领路人,而不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命令者”、“操纵者”,这样才能创设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和学生对话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沟通发展师生间的友好感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间跟学生一块儿活动、游戏;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平等对话,尊重、理解学生,始终如一地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探索者。这样的氛围形成以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自觉配合教学,接受教育,并使个性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找到了“用武之地”。

  三、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石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和尝试,如除了采取传统的讲述法,还适当地结合教材采用课堂讨论、小组交流、辩论、表演等形式。如教学口语交际《小学生该不该看电视》,组织围绕“小学生多看电视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弊端?并举例说明。”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材料后,形成正反方对立,辩论会上,一组代表正方——该看,一组代表反方——不该看,其他代表旁听,主持人宣布辩论开始,正反方马上进入激烈的辩论,孰是孰非,各方积极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做到理由充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侃侃而谈,辩论得一清二楚。辩者振振有词,听者主动参与评价,使得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种形式既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又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动力源和营养剂,兴趣能使学生受到熏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为展示学生的个性创始舞台。

  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必须有一定的载体,参观调查、社会实践、小组活动、课堂表演……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拘一格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广阔的天地。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个性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发展其个性。如每年的清明踏青活动,活动前,我布置学生自己带活动工具,自发成立活动小组,然后在出发前十多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小组交流这次活动的操作,这样学生意识到不是为活动而活动,而是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学会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家有所说,有所得,展示了各自的才能。又如我安排学生到农村调查农民家用电器,要分类别地作好数字统计,课堂上大家发言争先恐后,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到农家的电器,而且在调查活动中感受到农民的生活蒸蒸日上,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激发学生好好学习,为建设美好的家园添砖加瓦。实践证明,开展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既乐于参加,勇于参加,又能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信心倍增,学习热情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大大提高。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谁能将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谁就能成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杰出人才。我们要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得到锻炼,用他们踏踏实实的脚步走出一条素质教育之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目标要求、内容难易程度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争取更多地获取知识,改变教学中“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状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自主自立富有个性的人,而不是机械呆板、因循守旧的人。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