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让古诗教学“妙趣横生”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0:54:38   

  说明:

  新大纲规定小学阶段要在课内外学会150首左右的古诗。同时,新教材在编排上也有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篇目增多,二是集中编排,三是位序靠前,使学生读文必先学诗。从这些新特点可以看出编者对古诗文学习的提倡和重视,目的是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由于旧大纲对此只字未提,各教学辅导类期刊对此也鲜有论及,故而不少教师对古诗的整体教学目标不甚明了,影响了古诗教学的效果。老师教法陈旧,讲起来枯燥无味,学生们学起来无精打采.。美学家蒋孔阳先生说:“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生活对这个人来说就没有意义;一个人在工作中发现不了乐趣,工作对他来说就是痛苦,他就不可能有所创造和发明。”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不了乐趣,学习对他来说就是百无聊赖的痛苦负担,还谈何创新呢?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儿童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适应新大纲的要求,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大胆实验创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总旨是:以“趣”激情,让“趣”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热情,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下面就是我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以及公开课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

  1、 课前导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这个前奏要求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要“导”得自然、“导”得巧妙。①运用电教仪器创设情境。我首先利用投影展现画面,当学生被画面景色陶醉时,就用录音机放一段合适的轻音乐,再加上一段课前精心设计的旁白,向学生娓娓讲述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把握了诗的基调,还让他们准确领悟了诗意。②对于写物的诗,我就利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脑、手、口并用,当他们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兴趣盎然时再转入古诗学习。③对于写情的诗,我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魅力,让学生跟着我一同走进远古时代,去感受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解决问题。当然,古诗人并不单纯地写景、写物,所以我们教学时也要灵活掌握、不拘一格。

  2、 课中唤趣。当学生学习疲乏时,我就运用一些现代教学手段调节他们的情绪,重新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①巧用音乐渲染气氛。朗读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它不仅具有表情达意、唤起想象的功能,而且还有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由于古诗有独特的格律和节奏,所以朗读时更要注重朗读技巧,突出诗意、诗情和诗境。为此我在师生进行多种形式、声情并茂的朗读时,配上一段合适的轻音乐渲染气氛。另外,在讲解诗意后,让学生闭上眼睛专心听音乐,想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把所思所想说出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②用彩色粉笔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板书。

  

  ③用投影展示画面,让学生猜诗名,讲诗意,悟诗情。或放两幅同人异文、同意异文或同题异文诗的画面让他们对比观察并背出题目、作者及全诗,讲解诗意,并说出两首诗在写作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课后添趣。①在学生整体感知全诗后,让学生们说诗意,我用简笔画再现画面,学生们在感受浓浓诗情的同时又领略了美的画意。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加上合理的想象画上幅简笔画,互相评议。③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做游戏表演或根据诗意分角色扮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④根据诗意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当然,要想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只凭课上四十分钟是不够的,老师要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诵诗词的氛围,让他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学的熏陶。①坚持课前5分钟吟诵古诗词。②在不同科目的教学中适当引用古诗词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学习语文《草原》一课和社会课《中国的草原畜牧业》时,我组织同学们朗诵《敕勒歌》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既能从美丽辽阔的草原景色中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又能从诗中领略到草原的美丽风光。③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吟古诗。如:在春游的路上我启发学生吟《咏柳》、《春日》、杜甫的《绝句》等。“母亲节”到了,就教他们学《游子吟》。“重阳节”到了,就教他们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④开展各种各样的赛诗会、诗词朗诵会、古诗词接龙游戏等。印象最深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检查一下他们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我抓住一名班干部转学这一契机,巧妙地设计了一次《诵诗词,惜别离》欢送会,让学生徜徉在中华古诗词的长河中,尽情地抒发朋友间的离情别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我把这次活动写成实录,在地区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我根据教学实践写的《古诗教学经验点滴》也在《沧州日报》教育园地发表。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汲取古文化的精华,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巨人肩上,为学生擎起一片蓝天。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