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08:58   

语文生主体性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发展生主体性的主渠道。要真正实施素质育,培养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生的个体发展。语文应立足于促进生的发展,重视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实确定生在习中的主体地位。

作为一名师,应该真正树立为生服务的观念,遵循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会有利于促进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在语文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一、精心设计环节,在启疑、激趣中让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波利亚说过:“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习中,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生预习《奇妙的鲤鱼溪》一课时,我曾设计让生首先试着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生经过思考,提出:“为什么这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这条鲤鱼溪奇妙在哪里”?“这条鲤鱼溪在什么地方”?“这条溪为什么叫做鲤鱼溪”?“奇妙是什么意思”……提得多好啊!三年级的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完全有能力去从自己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主体参与能力的锻炼的过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恰当地引导,积极地创造机会,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读书时间,让他们通过自主习,进一步地去解决问题、探索更深的东西。所以,当生提出问题后,我并不急于给生答案,也不急于让部分好的、理解力强的同马上作出回答,而是进一步启发、引导,我对生说:自己再读读课文,了解鲤鱼溪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条溪叫做鲤鱼溪?(这两个问题,书上都有明确的答案,完全可以放手让生自己读懂,自己解决问题。)再如:查查字典、词典,了解“奇妙”的意思。(生也可以利用已过的查字典的方法独立完成)。这也是在为生创造机会,鼓励生自己解决问题。而关于这篇课文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这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这条鲤鱼溪奇妙在哪里”?我则干脆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生在深入习课文时,随时围绕它们展开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

同时,我还根据理解课文的需要,设计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内容,激发习的兴趣,吸引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提高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再如《奇妙的鲤鱼溪》一课,为了让生理解课文中鲤鱼溪的鲤鱼数量多,颜色美,我为生印制了许多各种姿态的鱼的轮廓图案,让生根据书中描绘的颜色:灰黑、墨绿、金黄、丹红、红白相间、红黑交错……在自己研究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鱼上好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告诉生,上课时会把所有颜色上得好的鱼都贴在黑板上。“真好玩!”?“太有意思了!”同们有的请美术老师颜色的问题,有的查字典了解颜色,还有的请家长帮忙找金纸,找漂亮的颜料,更有有心的同精心设计“红白相间”、“红黑交错”的图案……到上课时,几十个同画的鱼贴上了黑板,构成了一条真正的”奇妙的鲤鱼溪”。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参与成为板书的一部分时,生们又高兴又激动,这种情绪鼓舞着他们一节课都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探索更深的问题……可见,精心设计环节,可以充分调动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课堂气氛和习效果也会格外好。

二、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在平等、互助下让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心理家认为,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景时,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养了参与的能力。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