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16:04   


误区一:不注重提高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是小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践活动中,有的师忽略了对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只一味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作用,生识字看作是老师字,即今天的字怎样记,怎样用,明天的字又怎样记,怎样用……却全然不顾生的反应,不顾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的训练、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提高。更有甚者,生当作习的“机器”,储存信息的“电脑”,每天定量给生输入新的内容,不加消化的灌输,然后就进行一系列程序化的死记硬背。这样的识字严重扼杀了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人文精神等,使生只知一味地读死书,死读书。
    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生在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在识字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多种情境,开展多种活动,生营造良好习氛围。以增强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生的习热情,生在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误区二:策略不适应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材安排多种形式识字,比如:在韵文中识字、查字典识字、看图识字、读名言警句识字……目的在于编排丰富的内容,激发生的习兴趣,提高生的识字能力。然而在识字中,有的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在课堂上仍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使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
    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生身心发展和语文习的特点,关注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习需求,爱护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心理研究表明,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时,要时时保持内容丰富且有新意。对于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生字的巩固,同一生字的对比练习等,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另外,方式、方法也应灵活多变。在引导生自主合作探究新字识字法时,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策略。如充分利用直观具,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