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抓住“同” 体现“异” 促合力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2:07:45   

 ()阅读课型不同, 体验思维各有侧重

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从评价标准可以体会到,以培养精读能力为主的精读课要体验,也要思维;以培养略读能力和浏览能力的略读课,要以训练概括能力为主。如人版第七册课文《加了一句话》)是一篇略读课文,重点是“认真读读课文,找找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再把最后一段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受。”可以看出,“找出变化的原因”,主要靠分析性思维;读最后一段的感受,主要也是理解这段话的感受。在北京版的材中,这篇课文的题目改为《语言的魅力》,是一篇精读课文,北京小李明新老师在第二届两岸四地小语文研讨会上,以“课文中哪些事物变,哪些事物不变”为题,引导生创造性地体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1)先引导生体验理解,行乞牌上加了一句话以后,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2)再引导生在体验中探讨:行乞牌加了一句话以后,什么保持不变? 从而让生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还是原来的街道,还是来来往往的行人,还是那个老乞丐,还是原来的乞讨方式,所有这些都没变;变的只是行乞牌上的字,“我什么看不见”前面多了“春天到了”这句话,仅这句话,和原来“我什么也看不见”那句话连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使人顿生恻隐之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语言的魅力,就是这么神奇。李老师的,既有理性的分析,但更多的是感性的体验,从而使生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三、促合力,体验思维相互交融

体验与思维的交融,产生合力作用,是语文追求的境界。在优秀课例中,体验与思维,如水乳交融,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如于永正老师《圆明园的毁灭》,在引导生初读课文以后提问:“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这是引导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其中又不乏判断的理性思考在里面;接着,以“你读到课文哪一段最恨?”引出有关写“毁灭”的段落的,在板书“掠、搬、毁、放火”等词语之后,是对“毁灭”一段内容的讲解:价值连城的国宝统统掠走,这个活化了侵略者的嘴脸,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三可恨,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同们,任意破坏的是无价之宝呀!最可恨,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讲解之后是朗读,“同们再看书,这是帝国主义的嘴脸,一齐把最后一段读一读,1860106——读。”生在老师的讲解中加深了对“毁灭的体验,从而激起对英法联军的仇恨。“毁灭”一段的,主要是老师的讲解,老师的讲解,是对“毁灭”一段的分析,在分析中,把生带入对“英法联军”的仇恨的更深刻的体验中。这样的,怎能分得清哪是思维,哪是体验呢?体验与思维的交融,使生深刻理解了思想内容,灵魂也得到了洗礼。

新的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必须是体验与思维的结合运用。两者的结合,将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

                                  《福建育》2005年第11期         

          

           

 

上一页  [1] [2] [3]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