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3:14:34   

本次基础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目标, 《基础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者开始研究合作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习,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之一便是合作。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
  在我国,近几年基础育课程和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方法和习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生的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所谓小组合作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习小组。
  与传统的班级形式相比,小组合作习有很多新的特点,如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生主体性增强,生不再看生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习;生的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

一.小组合作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为了充分发挥生个体及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习时,先要明确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习的效率,完成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习中,应培养生良好的合作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生良好的合作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习过程,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生都平等合作,快乐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习效率。
  4.合理评价。小组合作的习重在习过程,因此习评价也以自我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只要对自己的某一方面满意,就是合作的成功。同时互评也能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生能以正确的态度继续习。
  5.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是贯穿于小组习其中的,依据不同的习内容,可在准备阶段进行,也可在活动之间运用,也可能在合作之后需要收集。总之,是合作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小组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习流于形式,生参与不主动。由于生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很多时候程度好的生能积极参与,很好活动。部分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选择恰当时机,是有效交流的保证.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形式,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
  3. 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在一些活动中,由于生年龄小,不能从大局出发。再由于独生子女自我约束意识弱等本身的性格特点,难免会在合作中发生矛盾,出现争执,表现出各人争功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习中,要重视生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树立榜样,合理引导。
  4.小组合作中材料的过与缺,也是影响合作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过多的材料容易使生分散注意力;过缺的材料又不能支持习知识的平台,过犹不及。因此,材料的运用要具有科性。
   5. 大班级中小组合作习有一定的难度。过多的小组使师不能很好分组与管理。
  6.师合作技能还需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提高组技能,发挥小组合作的最好的潜能。
  小组合作习正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的问题也不足为奇。在工作中,如何在小组合作习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