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数学论文 → 文章内容

如何把握新课标下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8-12 8:23:28

                如何把握新课标下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问题反思
                    宁波市妙山中学数学组      严洪刚
关键词:新课标     小组合作      课堂案例    反思
美国著名的建构主义者冯•格拉塞斯菲尔德的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经常采用的。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呢?我们该如何调整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反思。
案例:
1、背景:本节课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5章频率与机会中15.22节数字之积为奇数与偶数的机会,我准备采用让学生分组实验,合作交流的形式教学
2、情境描述:
上课时,前十五分钟我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然后给出一个问题:小明和小芳一起玩掷骰子游戏,游戏规则如下:掷两枚骰子.若骰子朝上一面的两个数字乘积是奇数,则小芳得10分;若骰子朝上一面的两个数字乘积是偶数,则小明得10分。谁先得到100分,谁就获胜。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进而提出:乘积是奇数与乘积是偶数的发生机会分别是多少呢?
生1:分别是1/4、3/4。
生2:不对,我认为是1/3、2/3。
……
师: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开始分组实验。
(我把事先准备好的骰子分发给学生,学生开始实验)
……
(各小组都在动手做,但有些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
教师到每个小组巡视,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问。(过了十五分钟)
师:实验完成了没有?
生:没有……没有
(又过了五分钟)
师:现在请同学们停下来,我们来听一下各组的结果汇报……
有些学生还在忙,各组汇报内容大同小异,或者有些小组的组员各自为政,实验都是半途而废……
从课后的情况看,这节课是比较失败的,学生动手实验时间过短,教学重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合作的秩序较差,实验现场比较乱,学生真正有效的合作不多,并没有达到事先预期的合作交流的效果。
二、对案例的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能从大量重复实验后得到的稳定频率值来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机会,体会随机事件中所隐含的确定性内涵。而大量重复实验的前提是要有充分的实验时间,小组实验乱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一定的规则约束。经过课后仔细的分析,找出了本节课存在的几个问题:
(1)怎样组织合作学习,教师本身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没有细化,学生不清楚。
我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分组讨论,小组的分配也是按座位临时分成四人一组。大多数学生对要讨论的问题还摸不着“头脑”,无事可做,游离其外。纵观“全局”,还是班上的少数学生在做,合作讨论流于形式。
(2)动手实验的时间过短,没有达到实践探究的目的。
我在课前对实验的安排不具体,有些学生合作讨论时间不够,学生分工不明确,自己该干什么不清楚。讨论的安排过于频繁,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进行了小组讨论。
(3)课堂上小组实验后,教师安排小组代表汇报,由于指导没跟上,“代表”汇报每人说的时间长,相互重复,这时我又不好打断,一节课就这样“说”过去 了。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教学要求没有得到重点的体现。教育论文在线 http://www.lw26.com

三、反思
怎样掌握课堂合作交流讨论中的“度”呢?我认为首先要弄清“合作学习”与“交流讨论”的本意。
合作学习的本意是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的能力。交流讨论有两个层面:用数学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思维。
从内容上看,讨论交流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生长点处,针对学习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处,针对学生碰到疑难、单独解决有困难或学生因观察思考问题角度不同有异议处等。从形式上看,合作学习可以同桌、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采取全班集体交流的形式进行。
经过反思,我认为,新课标下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恰当地安排时间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讨论交流时间要充分,但不能过于频繁,过于频繁就会削弱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同时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之,如果在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讨论交流时,教师来个“紧急刹车”,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去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一些无讨论价值的问题,教师应适时点拨,以免浪费时间。
(2)恰当地进行分组。
把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会表达的和不善表达的,性格活泼的和性格内向的进行有机组合,让学生之间互相影响、共同进步。讨论后可让不同类型的学生代表本组发表意见,说得不全面时可让较优秀的学生进行补充。这样就打破了课堂模式单调的局面,使学生间有直接交流合作的机会,真正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必要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
  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问题,教师要事先考虑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有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并在必要时要给学生一定的引导,以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4)适当地进行规则约束
  考虑到初中生的自制力较差,对小组成员应有一定的规则约束,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对四人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别设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设一名操作员,负责动手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成员的观点或实验结果,另外,考虑到成绩较差的同学的能力,可设其为监督员,包括对动手操作及小组纪律的监督。这样,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分工,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上一篇文章:突破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 下一篇文章:积淀·感悟·创造
  •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