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1977年以来中学语文教科书对课文解读的影响论析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0:31:46   

(5)哦,侍萍!(低声)是你?
2.当周朴园知道面前站的就是侍萍时,“忽然严厉地”说:“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与前面周朴园的反复表白是否矛盾?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3.周朴园知道侍萍不是特意找他后,心理又有微妙的变化。试举出相应的台词作点分析。
4.通过以上分析,说说这场戏主要刻画了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征。
……

    四、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写出发言纲要,在班上讨论。
    在以上三道与课文解读密切相关的题目中,第一题是关于戏剧冲突的,与前两个版本比较,没有任何提示性的文字,没有任何解读暗示;第二题是关于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在引用课文内容时有一些解读暗示,但与前两个版本的对人物直接定性相比,这种暗示不仅没有对生的解读产生直接的定向性影响,反而有利于生深入、全面、客观地认识周朴园这个复杂人物;第四题更是把一直以来有争议的问题拿出来让生讨论,不但没有用解读暗示来规约生的课文解读,相反,还为生自由发表一己之见搭建了舞台,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的解读价值取向。
    叶老的经典名言“语文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告诉我们,在阅读中,课文首先是的凭借,然后才是的内容。换句话说,对课文的解读是阅读的目标之一,但决不是最终的目的,其终极目标是通过对课文这个例子的解读来培养解读能力,积累解读经验,并最终把这种能力和经验移植到社会阅读过程中去。因此,课文的意义是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对课文的理解往往是见仁见智的),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解释课文的意义。1977年以来的中语文科书对课文解读的限定和束缚呈日渐弱化趋势,给予了生更为广阔的解读空间和更为宽泛的解读自由,客观上为生个性化解读方式和独立解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曾天山.材论[M].南昌:江西育出版社,1997.8.
[2]朱绍禹,庄文中.国际中小课程材比较研究丛书:本国语文卷[M].北京:人民育出版社,2001.614.
[3]吴永军.中国大陆、香港九年义务育初中语文科书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J].育理论与实践,1999,(11):34-38.
[4]朱志勇.我国内地和台湾初中语文科书中社会角色的呈现[J].比较育研究,1998,(5):39-43. 〖HK〗
The Impact of the Junior Chinese Textbooks for Teachers on Reading
YANG Xiaoyu
(Haimen Normal School, Haimen 226100, China)
Abseduact:The paper considers the eduend of diminishing coneduol and reseduiction of texts reading in junior Chinese textbooks for teachers, and the eduansformations from political and revolutionary subjects to natural and living ones in terms of subjects, from the original complex Chinese character to simplified ones and from explicitness to implicitness in terms of reading guide, from exemplification to enlightenment, and from authoritative exercises to students' initiative study.

 

上一页  [1] [2] [3] [4]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