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语文,你的命呢?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3:49:45   


海国治 

摘要:文章认为语文中缺少艺术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的是在材中、中、考试中丧失的。 

关键词: 材  考试 

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批评我国中小语文费时、费力,但效果却不好。他指出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严重问题”。他说:“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的语文是有问题的。接着,一些语文研机构、语文者以及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测试、分析,结果发现语文中似乎什么地方不对。于是,开展了一场对语文的反思。反思的结果促进了语文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老师和生觉得我们的语文中还是缺少什么。 

语文中缺少什么呢?朱永新老师在网上发表了他的一篇演讲《中国的育缺什么》,朱老师认为,中国育缺钱,缺人才,缺公平,缺育观念,缺服务意识,缺人文意识,缺特色,缺理想。一位署名“三糊涂”的网友在他的《我说中国育缺什么——兼与朱永新老师商榷》文章中说:“在我看来,目前我们育中最缺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真’!或者说,其它缺都在其次,惟有‘真’最根本。这方面,老前辈早已有话:千,人求真;千,做真人。可我们呢?千人求假,千做假人!”如果说育中最缺的是“真”,那么语文中最缺少的也是“真”。最有价值的东西失去后,中科中最有灵气、最有生命气的语文如同僵尸一般,看似一个人,实无半点生气。失去了生命的语文,你怎能受社会重视,老师的眷恋,生的喜爱呢? 

一 语文材中丧失了生命。 

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的情感缺少艺术的真实,并不是文章本身没有真实的情感,而是把文章中鲜活的、真实的情感杀死,再给文章戴上一顶漂亮的意识形态的帽子。一些佳作美文戴上这顶帽子,就只能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品。文章丰富的情感藏起来了,艺术美消失了。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我们对“文以载道”之说大加批判,认为文章只能从艺术方面去理解,不能作为封建道德的宣传品。那么,语文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