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小学习作教学生态化实施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3:59:36   

习作生态化实施的思考与实践 
杭州市拱宸桥小 张祖庆 (317500)


  一、 “生态理论”烛照下的习作 
  “生态理论”最先得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凭借发端于当代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精神现象、生理现象、心理现象和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的世界。我们在课堂中,一方面要注重系统观、生态观,促使课堂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发生转变,强化关联,避免割裂,注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促使课堂生态的改善,通过转变课堂生态中的师行为、生行为,平衡课堂群体生态,避免花盆效应,建设耐度生态空间环境,使师与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生与生成为协同的习者。总之,要重视课堂生态,应让课堂成为能促进生健康发展的迷人的生态王国。 
  如果我们用“生态”理念来烛照当前比较盛行的作文模式,不难发现,当下的作文,大多是在花盆环境中进行的,生的作文能力是在花盆式的环境中发展的。生整天被关在室里,与沸腾的现实生活脱节,加之内容、方法陈旧落后,从书本到书目,进行闭锁式小循环。只要按老师的题目编、骗、仿,不为需要而习作,不为交流而习作。作文的过程脱离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命题作文,过分强调审题——揣摩出题的人要我写些什么,怎么写,再硬凑些内容装进别人命题的框框里去。这种违反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为了应考”“瞄着分数”的近乎科举考试的训练,怎能不使生视作文为苦差,对作文产生厌恶心理呢?有的老师甚至强调生要注意作文的思想性,从小让孩子用似懂非懂、不着边际、空洞枯燥的语言去表现所谓有“中心”或表达自己不真实的感情,这样拔苗助长的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还有更多的老师只要求掌握现成的套路,不要求洞察产生这种所谓“套路”的过程。可以说,作文中的“花盆效应”削弱了作文中的课堂生态个体、群体的创造性、求异思维能力、生存能力,泯灭了实践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导致生作文的肤浅、狭隘、僵化、封闭。  
  其实,我们从生的“生命”本体去考察,每个孩子其实都是天真烂漫的,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诗人,对万物有他们自己至真至纯的独体验。有句广告词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思念是什么?”“思念是小小汤圆!”借用童真来打动消费者,正是这个广告的成功之处。儿童习作需要这种纯真本色,我们师要转变观念,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说出孩子的话,让他们从小会生活、会做人。那么生的作文,也理应是没有经过他人强制、命令的影响,顺其自然,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练习写自然和社会,练习写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熟知的事物,习用自己的话,准确地抒发自己“胸中”的“意思”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