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班主任莫学诸葛亮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4:00:02   

 
作为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诸葛亮深受人们赞誉,不仅因为他的料事如神,更加可贵的是他的忠心耿耿,可以说是一个完人,当然这只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有些渲染。管理班级犹如行军打仗,须知己知彼,须有谋略布置,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倒是可以作为一个借鉴。
一、 不他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筑七星台借东风可谓是神机妙算的极致了,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万物。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对班中的生的情况也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生的成绩怎样,爱好什么,性格怎样,家长对待孩子是怎样的,很多生对于班主任来说是透明的。然而,弊端也由此产生了。
我的一位同事,她带的这一个班级已是第五年了,每到期末的时候,她的苦恼也来了,生寄语写来写去都是老样子,实在没有么可写了,就只好把这期发生的一件事重点写,再加点“作料”,也实在难为她了
由于知根知底,班主任往往对每个生都有他的定论,谁一贯认真,谁爱偷点小懒,谁的嘴巴叽叽喳喳,谁是个“闷葫芦”,这些,对班主任的工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每一个生都是发展中的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来看待生,要全方面地看生,要看到生的多种发展可能性,如此才能放下架子,消除生的担心,真正地走进生的心灵。
1、 生担心的是师以成绩看一切。
在素质育轰轰烈烈,应试育扎扎实实的现在,成绩仍是习的第一标尺,高考以成绩说话一日,应试育就存在一天。试问哪所校,不看重成绩?成绩好的,一俊遮百丑,成绩差的,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这种唯智力论的观点,流传至今,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倾向,而师也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据《中国新闻网》载,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周晓旭,兴趣广泛,这可以从她二十多枚书法、美术、摄影奖章中可略见一斑。然而,在习的重压下,她最后患上罕见怪病,昏迷8天后悄然离世。医生说,主要病因是疲劳过度、压力过大。她在日记中写下了“我恐怕自己考不进去400名,会永远抬不起头来”“我一定要努力改过,把自己的习成绩提高上去”“现在我们要是不努力习,以后可是要吃大亏的”……当校在回答媒体的质疑时,拿出了一份挖去了补习班的虚假课程表。
无疑,校感到有愧,或许,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那些奖章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习成绩作1,再多的0也等于无价值。可周晓旭呢?生命从此陨落,更多的周晓旭们,更多悲剧就在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发生了。
 
2、 生担心的是师以过去看现在。
也许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天生打洞”思想的影响吧,班主任对生总是很“怀旧”,过去好的,爱屋及屋,现在的毛病往往视而不见,可能一直要等到出大错了,才会有新的认识。如果过去不好的,那么现在的进步多半不会进入法眼。生为了过去的事,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有效果。正如在一张有字的纸写字要比一张白纸上写字要困难。
在我的兴趣小组里有一位女同,她的作文写得很精妙,屡次作文比赛,都有很好的发挥,但是脾气比较倔,有一次数课,老师提了个问题,可能比较难吧,大部分同都束手无策,她想了出来,就举了手,老师想让大家有更多的思索时间,就又等了一会儿,可她认为是老师有意这样,就赌气不举手了。以后又陆续发生了一些事,她的耐性愈来愈短了,由于有了先前的印象,老师也对她有了看法。师生关系中的主导在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