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一枝红杏出墙来——炼字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22:13   

传说,苏东坡有个妹妹,叫苏小妹,聪明伶俐,才思超过兄长。一次妹妹出题,要兄长在诗句中各加一动词,完成“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苏东坡依仗诗才,随口道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岂知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不敢掉以轻心,思之再三,又吟出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这次小妹称可,但并不说好。东坡无奈,求苏小妹作答。小妹给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思量良久,暗自佩服小妹才情。“轻风”缓吹,“细柳”稍显动态,“扶”字运用拟人手法,贴切地摹写出和风轻吹细柳的情态。“摇”、“舞”动态过猛,和“轻风”不符,也不能体现“细柳”的轻盈。“轻风”徐徐,若有若无,只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映”、“隐”过于直白,音节也显生硬。而“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风韵: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淡然失色了。 

这个故事是古人的附会,但它却告诉我们古人写诗是多么地讲究遣词,这就是诗歌鉴赏中常说的“炼字”。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也非常愿意为炼字而苦。韩愈和贾岛“推敲”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炼字”佳话;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被称为“苦吟诗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贾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这些夫子自道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古人“炼字”的艰辛,也由衷敬佩他们对诗歌语言追求的执着。 

诗歌语言讲究精炼,古人尤甚。一方面,古典诗词受格律限制,必须“戴着镣铐跳舞”;同时,很多诗人也把“炼字”作为一种玩味艺术的情趣。宋代词人张先,据说写诗善用“影”字,自称生平得意者有三:“《天仙子》之‘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欢》之‘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剪牡丹》之‘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一说其脍炙人口之“三影”为“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不管自说还是他说,都把“云破月来花弄影”放在第一。可见这个“影子”非同一般。其实,真正为这个“影子”赢来巨大声誉的是“弄”字。《天仙子》全诗如下: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上并禽池上冥,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价这首词时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中,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风弄花影,词人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弄”字化静为动,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充满生机与情趣。与“云破月来花弄影”齐名的还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出自宋祁《玉楼春·春景》。王国维认为著一“闹”字境界全出。红杏盛开,枝头蜂蝶嬉闹,春意盎然,如把这“闹”字换成其他字眼,都没有“闹”字来得生动有活力。宋祁因此诗句被人称为“红杏尚书”。 

其实,诗歌中的“炼字”,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炼意”,也就是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境。“炼字”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价值。“字”是出墙红杏,“意”是满院春色。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沈德潜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此语道出了炼字之本质。以杜甫的《登岳阳楼》为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颈联的“坼”(chè裂开)、“浮”两字别具神采,历来为人称道。洞湖作为吴楚分野,将方圆千里之地分裂为二。这两句诗是形容洞庭湖水浩淼无际,波涛汹涌,日夜不停地把天地日月浮动在水面上。简短的十个字,融进诗人丰富的想象,写出洞庭湖开阔的视野,雄浑的气象,壮阔的气势,为历代评家所激赏。诗人写这首诗时,正羁旅他乡,穷困潦倒,既老且病,寄身孤舟,为什么要把洞庭湖写得如此雄阔?又为什么能把洞庭湖写得如此壮观?结合全诗可以看出,个人的落寞凄凉没有影响诗人对湖光水色美景的欣赏,更没有阻隔诗人对万里关山烽火硝烟的关注。忧国伤时是杜甫执着一生的情怀,正是这种伟大的胸襟,才成就了如此雄伟的意境;如此意境必须要如此精当贴切的语言方可担当。 

不仅实词,虚词也可炼得极为传神。“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表面写景,实则抒情。阶前春草碧绿悦目,身藏柏叶中的黄莺歌唱悦耳好听,但此时诗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心赏玩,倾心思念的是诸葛武侯。诗人的意图,是要把祠的春景写美写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说草色莺声无人关注,突出诗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历代评论家对老杜妙用“空”“自”两个虚词倍加赞叹。 

“炼字”炼到精警之处,人称“诗眼”。前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是作品思想感情力量的蕴蓄之处。“眉目传神”。“诗眼”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是读者深入理解作品的突破口。只有正确把握诗眼,才能更好地理解全句乃至全篇的意蕴。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都堪称炼字经典。“潜”与“润”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春雨绵绵之特点,“垂”与“涌”写出野阔天空、大江涌动的雄奇气象,“绿”写活了春风,隐隐传出了江南春来早的讯息,令人赏心悦目。“潜”“润”“垂”“涌”“绿”都是“诗眼”,其实也就是炼得极为精警之“字”。炼字之功,令人叹为观止。 

炼字,可炼实词,可炼虚词。实词中可炼数词量词形容词,但最常见最重要的还是动词。诗句中真正能构成鲜明意象传达出丰富神韵的,主要是动词,读诗时当格外留神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