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我看中学语文课程知识与学习——从阐释知识理念出发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24:05   

侯星海 王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华美校区 副教授 讲师)

 

摘要:知识与学习观影响教师(学习者)对所教(学)课程的实践。本文阐释知识理念以分析初中语文课程知识特质与学习实践的特点及关系。

关键词:知识 课程 学习 实践

 

知识与学习观影响课程实践。本文阐释知识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对课程的影响及建构适应教学与实践的知识观,讨论初中语文课程的知识特质与学习者在该课程应学些什么?如何学习这些知识及给教与学所带来的启示。

一、阐释有关思想与知识的观点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1](P161)知识是人们积累下来与利用科技控制环境有关的技能和学问,以及与文史哲和艺术有关的学问和经历,这些知识有其内在价值,知识标志着我们学术遗产的所有内容,教育正是把这份遗产代代相传。[2](p65)通过比较,西人重知识的积累和建构,国人重知识的宏观实践认知经验。本文先分析西方不同知识理论观,在此基础上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知识观,以分析教学与学习实践。

1、从哲学角度阐释知识的特性

理性主义持知识的“内在说”,代表人物有柏拉图、笛卡尔等认为知识处于人的头脑里,可通过提问与启发得以引导出来。真理并不依赖经验,也不需要作实验,只需要纸和笔。实证主义持知识的“白板说”,代表人物有洛克、休谟等认为知识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和归纳:理想的教育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到自然与社会中去体验。实用主义持知识的“经验论”,代表人物有皮尔斯、杜威等认为知识来自于个人实践,主张做中学;理想的教育是将理想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2](p61)这三个观点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的来源及特性,但比较片面。本文认为知识应分两类,一类来源于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一类是前人总结的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信息记载如文字等。两类知识在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中互为前提而创生。

2、从心理学角度阐释知识的特性

符号处理式思想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实在,在人的头脑里,是个人的财产,情境式思想认为知识并非实在的反照,知识与行动有关,知识是社会性的。[3](p94)本文认为符号处理式思想与情境式思想关于知识特性的描述其实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承的。因为在符号处理式思想的认知中往往有情境式思想认知的成份反之亦然。个人是社会的人,知识在个人的实践中又回到社会。个人、知识、社会实质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

3、 从彻底与社会建构主义比较知识特性的不同观点

彻底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真理与实在 并没有“真理”或实在“存在于那里”——可行的知识 不是客观的,通过语言的协商而产生共同的意义——牢固的知识

验 证 根据经验来测试对个人有意义 集体赞同的意义(在文化和历史环境里进行的社会过程)

个人相对于社会 个人的知识 群众的知识,但为个人所有

彻底建构学派对知识的观点集中于个人在建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最重要观念是“可行的知识”即根据个人经验进行测试的知识。社会建构主义着重理解理解他人的观念,并强调以语言为基础的协作过程,这就是社会建构主义与彻底建构主义的分别。本文认为两种建构主义都强调学习者需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只不过一种集中于个人的建构,一种集中于协作建构即集体建构,无论是“个人”或是“集体”所建构的知识最终还是要回归于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实践当中。

4、知识在课堂里的特性

[4](p98)高等知识特征:以文字为本,笔录而非口述,个人化而非着重合作性,尤其是在评估方面,抽象而非具体并与非学校的知识无关。杨格重视个人的知识掌握和上升为理论或哲理的抽象知识与从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并非如如生态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知识,割断了知识来源的实践认知链条。这些知识是人类的阶段知识成果而非不断创生的如如鲜活的知识成果。实质上知识的习得、应用与自然界、人类社会构成知识创生的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5、知识的种类、组织与专家知识的特性

[5](p92)把知识分为两类:概念知识是关于不同的知识项目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能辩识这些联系时,即有了概念性的理解。程序知识就是知道怎样做一件事的知识,其复杂性是将其与过程、问题解决等概念联系起来,因这些概念涉及不同层次的程序。这种分法的优点是看到了知识的动态特征和相互联系的特征。持符号处理式观点的认知心理学家把知识划分为程序知识、陈述知识即事实材料的知识、策略性知识即怎样决定要做什么和何时做的知识。这种知识实际上控制了程序知识和陈述知识。这种分法的局限把知识看作是静态和缺乏联系的。[5](p90)以传统的符号处理式理论为基础,介绍了专家知识的特点:专家知识既是程序知识,也是概念知识其组织严谨、结构紧密,容易运用,能够辩认有意义的规律,也会用其来思考。知识与学科范畴有关,而相关的专长(能力)也与学科范畴有关。当然,在日常生活及学习、研究实验当中都会采用例如:程序知识与概念知识以及陈述、策略专家等知识的组织方式。知识是有结构、有组织的,而组织它的目的是要运用知识,即是说,知识并不是有相互关系的抽象结构,也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一个情景活动中建构出来的。当然如果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分析知识,知识是按已建立的基模行事,这个基模给学习者或研究者一个结构去分析要做的事情,这个基模储存在长期的记忆系统里。在以上的比较研究之后,本文认为对于知识的认识与观念,不同的认识观、价值观,不同的哲学理念和心理学理念都对知识有其独特的认识和观点甚至是定义,可谓见仁见智。本文只是在不同知识观点和理念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简要分析以建构在选定的初中语文课程领域内所适用的知识观。本文认为,知识不是人生来就带有的而是后天的习得与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在分析各种有关知识的理念基础上得出,作为教师或学习者应建构一个“大知识观”,并且是不断创生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