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拼音教学中的生命关怀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26:23   

“以人为本”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其引人入胜之处就是把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视为根本,通过课程改革,让每一个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去健康地接受社会的选拔和其他挑战。因此,我们将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这个理念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但是,在实践中,这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艰难。请看案例:

教育论文在线 http://www.lw26.com

《案例一》:在教学声母j、q、x与韵母v的拼写规则时,一些教师运用了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识记,如:“j、q、x,有礼貌,见了小v弟弟,脱下帽子敬个礼”;又如:“j、q、x,太调皮,见了小鱼(v)眼睛就挖去。”无可否认,这样的儿歌因为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很容易帮助学生记住j、q、x与v相拼的省写规则。但是,我们在教给孩子这样的儿歌的时候,是否想过儿歌本身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呢?像第一首儿歌,不仅教的是让孩子记住j、q、x与v相拼的省写规则,而且渗透的是文明礼貌教育,孩子在学知识的同时得到了情感的陶冶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这样的儿歌是值得提倡的。而第二首儿歌,虽然从知识的层面上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记忆方法,但儿歌的内容却让人有一种心寒的感觉。从生命的角度来看,不管是人也好,动物也好,哪怕就是孩子童话中的一个角色、拼音中的一个字母,在孩子的心中,也都是有爱有恨的生命之物,怎经得起老师这种见了小鱼就将眼睛挖去的残忍?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老师的地位在儿童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所教的知识也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老师所传授的这么残忍血腥的儿歌也必将在儿童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遇到有不敢苟同的孩子会反驳老师的提法,而实际的情况却大多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老师大声的念着儿歌,可想而知这样的儿歌在孩子的心中会播下怎样的种子?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对同情的背离?是对弱小的讥笑?还是对霸权的张扬?


《案例二》:一次,也是听一节拼音教学的课,我听到老师在让学生用“qi”这个音节的第四声开火车组词,孩子很快就组出了“生气”、“气人”、“气球”、“汽车”等词语,又轮到一个学生时,他结结巴巴地说到:“气,气,气死你。”同学们一听,都不约而同的大笑起来。我正在想老师应该如何来应对这突然出现的现象,谁知老师却像没听见这个词语一样,继续引导下一个学生去组词了。我不禁有些愕然,从语文的工具性角度讲,“气死你”是个词语,从组词的层面来看没错,但是,我们如果从人文的角度、从对生命关怀的角度来看,这个词语就折射出孩子心中所隐藏的一种灰暗的心理,缺乏同情、缺乏互相的关爱,追求的是一种幸灾乐祸的畸形快感,试想,这样的语文工具性教学又有何用?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