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在情境体验中学习数学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0:23:10   

  课堂教学中创设既合理而又富有活力,既关注而又尊重学生的情境,是每个教师竭力追求的。创设情境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以其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周围学生的情感和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运行。在情境体验中学数学,是一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尝试。

  一、在游戏情境中体验

  南京大学郑毓信先生曾指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不仅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包括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方面,后者尤为重要。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挥索活动不能没有问题作驱动,教师的教学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包揽下来,而是要善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所存疑,激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奇思妙想,只要有了问题意识,学生的探索活动才能是主动的,才能带着问题去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探索活动才能收到实效。下面是我精心创设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游戏情境,足以印证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渴望,使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呢?(两位戴青蛙头饰的学生蹦跳地出来,生回答是青蛙)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青蛙吃害虫的故事。教师:有一天,稻田里飞来了很多破坏庄稼的害虫。青蛙妈妈和小青蛙看到飞来了那么多害虫,就忙着吃起了害虫。(扮演青蛙的学生做吃害虫的动作)过了一会儿,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吃完了害虫,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扮演青蛙妈妈的)学生说:“孩子,我吃了56只害虫。”(扮演小青蛙的)学生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师: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青蛙妈妈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几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生4:青蛙妈妈吃得多一些,还是多得多?

  生5:青蛙妈妈在小青蛙的左边还是右边?……

  面对一年级学生,他们持续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基于这样的年龄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是孩子们探求新知的一条必由之路。数学学习本身该是孩子们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则更应与孩子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让他们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爱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学习比较物体多少时,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始,我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动物乐园,一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中,开展了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成可爱的小动物上台握手,动手摆小棒,用手势表示大于号、小于号,给数学卡片找朋友等等,都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并理解大于、小于、等于号的含义。结果,学生在活动中开心地微笑,静静地思考,悄悄地商量,无不流露出对数学学习全过程的积极参与,轻松领悟。

  三、在模拟情境中体验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作为教师,根据新课程的精神,我让学生把认知和情感合二为一,在模拟情境中获取学习的动力。如在教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这一课时,我将讲台作为汽车,找五名学生当乘客,第一站到了,上来了两名乘客,第二站到了又上来三名乘客,提问: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列一个算式吗?学生对于这种经常在身边发生的事在课堂上出现很大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很快列出算式,理解了运算意义。

  数学既源于生活,又要用于生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也会使学生感到数学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如《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在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小顾客去购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在参与中发展个性。学生在参与购物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解决了在购物中算钱、付钱、找钱这一系列的问题:当我为学生创设一个购物情境之后,学生开始活动,活动中出现了“我买了一只铅笔盒,价钱要6元,给他10元,找了我4元。”“我喜欢那个布娃娃,它的价钱是20元,我只有10元,还差10元。”“我想买一只风筝和一个足球,共25元,我只有10元,还差15元。”等情况,这样学生就真正投入到了这一情境中,兴趣极高地主动探索研究,在这一生活情境中,学到了自己需要的数学。

  总之,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创设各种情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学会学习。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