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切实教好基础知识,重视培养思维能力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建议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2-07 18:23:00   

  

    一、基础知识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某一新的知识点往往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发

展和延伸,同时又 是后一部分知识的基础。就课本上新知识点来说,一般包含着许多旧有

知识。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 经验学习新知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

积极性,又能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如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 整数的意义没有变,仍是求几

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教学时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复习,学生是容易理解的 。在讲例

1前我们可以提出:4个2是多少?用加法如何计算?用乘法如何计算?此时我们可以提问:

整数乘法的 意义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4个2/9是多少?用加法如何列

式?用乘法又如何列式?学生列出(2/9)+(2/9)+(2/9)+(2/9),(2/9)×4。因为做分数加法时是以

原来的分母做分母,分子部分是相同加数求和, 所以(2/9)×4=(2×4)/9=8/9;引导学生观

察算式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方法是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 作分子,分母不变。本

册分数除法中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教学时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引 入,

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2.通过实物、教具、学具或者实际事例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小学阶段是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转变阶段,仍应重视运用实物、教具、

学具进行教学, 增加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

第一次接触的立体图形,如果空间观 念不强,在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时就会混淆。

教师要重视实物、教具的演示作用,教学时可分为以下三 步:一是让学生搜集大小不同、

形状各异的长方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一个初步的 感性认识。

二是用“切土豆”的方式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如取一个较大的土豆,切一刀切出一个

平面, 切两刀出来两个面、一条棱,切三刀出来三个面、三条棱和一个顶点……切六刀就

成为六个面、十二条棱、八 个顶点的长方体(注意面与面要成直角)。三是出示长方体的框

架模型,让学生指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并画出长方体的直观图,引导学生对照长方

体框架模型指出相对应的面、棱和顶点。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 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

方体的概念。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知识学扎实

    教材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都是教学重点。每单元、每小

节、每课时也都有 各自的重点。只有把重点知识放在突出的地位,引导学生思考、练习才

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第二单元分数 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怎样突出重点,引导

学生把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学扎实呢?关键要使学生弄清算 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如例1:李师傅3/4小时做6个零件,1小时做几个零件?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可以边

讲解边画图,说明“李师傅3/4小时做6个零件就是1小时的3/4做6个零件,也就是1小

时做的零件个数 的3/4是6个。所以可列出乘法算式:1小时做的零件个数×3/4=6(个)。

根据除法的意义,要求1小时做的零 件个数,可列成除法算式6÷(3/4)。6÷(3/4)怎么计算

是这个知识点中的难点。教师要充分运用图形的直观性 ,说明3/4小时做6个,就是3个

1/4小时做6个。所以1/4小时做2个,即"6÷3"个,也就是6/3个。要求1小时做多少个,

就是求4个1/4小时做多少个,列成算式是(6/3)×4。根据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6/3)×4=

(6×4)/3= 6×(4/3)。比较上面讲的6÷(3/4)和6×(4/3)这两个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

出4/3就是3/4的倒数。在此 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总结出:6除以3/4等于6乘以3/4的倒数。

然后安排学生自学课本,讨论:为什么6÷(3/4)= 6×(4/3)?让他们明确“一个数除以分数,

等于这个数乘以原分数的倒数”的算理。

    二、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1.计算教学要让学生参与探究法则和算理的形成

    法则和算理是计算的根据,掌握法则和算理对于提高计算能力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

计算教学时要让学 生参与探究法则和算理的形成,从而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使用算理和

法则。

    教学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教师先出示例题:“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3/5公顷,

3/4小时耕地多少 公顷?提问:如果把已知条件换成整数或小数应怎样计算?接着让学生根

据整数和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给例题列 式,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分数乘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法

则是从整数和小数的计算法则中演绎过来的。然后教师出 示下列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思考,并演示计算过程,最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 则,这样,

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法则。

    (附图 {图})

    2.概念教学要让学生参与探究概念的形成

    百分数是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数,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教学时,

教师要通过实例 从中抽象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这个

概念并不困难。但是,学生掌握了概 念并不意味着对百分数的意义已经达到理解的程度。

要使学生对百分数这一概念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必须 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概念形成的过

程。教学时教师可做以下实验:在两只干净的烧杯中分别倒入温水160克和440 克,再在

两杯水中分别加入40克和60克糖。接着问:你知道哪杯水含糖的比率高一点?也就是哪一

杯水更甜一 点?要想知道答案,必须通过计算。

    (1)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每一杯糖水中糖是糖水重量

的几分之几。

    第一杯:40÷(160+40)=40/200=20/100

    第二杯:60÷(440+60)=60/500=12/100

    由于20/100>12/100,所以第一杯糖水甜一点。

    (2)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和另一个数之间的一种比较关系,

这种关系必须用分 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百分数只能表示这种比较关系,不能表示一个

数量,故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认识百分数,并学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4)教师出示小黑板,请学生写出百分数,并指出谁与谁比,以巩固所学知识。

    又如体积的概念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学时,教师先做实验:把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盛

满有颜色的水,取 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头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现

象。

    根据上面的实验,学生发现水溢出杯外。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因为石头放入水中,

占有一定的空间 ,把水挤出来)?把两个杯中的石头分别取出来,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杯中所剩余的水多少不一样),引 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杯中所剩余的水多少不一样(因

为两块石头的大小不同,那么所占空间大小也不同,排 挤出来的水多少也不同,所以剩下

的水多少也不同。剩下水多的说明石头体积小,剩下的水少的说明石头的体 积大)。然后再

引导学生得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样

教学,学生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文字概念。

    3.应用题教学要让学生参与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应用题例1: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

    (1)教师出示线段图,要求学生根据图意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

    (附图 {图})

    (2)教师将上图中“用去了?吨”擦去,换一个新问题:还剩多少吨?

    (附图 {图})

    让学生想一想,上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说一说,已知的是哪一部分,

要求的是哪一部 分,应该怎样解答。

    (3)让学生尝试解题,并要求他们讲思维过程。学生会说出先求用去多少吨,再用原来

的总吨数减去用去的 吨数,就可以求得还剩多少吨,即2500-(2500×(3/5))。

    (4)再启发学生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教师可提示:把总的吨数看作"1",先

求出剩下的占总数 的分率。由此引导学生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计算出还剩多

少吨。

    4.几何教学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学生记住这个公式并不难,但是要理

解为什么计算长方 体的体积要这样计算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参与公式的

推导过程。教学时可这样进行:

    (1)把一个土豆(或萝卜及其他容易切开的物体)切成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

厘米的长方体,引导学 生观察后指导学生把这个长方体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让

学生数一数这个长方体切成了多少个1立方厘 米的小正方体,并说明小正方体的总和就是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每个小正方体都是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单位。然 后组织学生讨论:是怎

么切的,长方体的体积应如何计算?

    (2)让学生把24块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进行操作

实验,然后整理出如下 的摆法: 每排块数 排数 层数 总块数(体积) 4 3 224 6 4 1 24 6 2

2 24 8 3 1 24 12 2 1 24

    引导学生从上面实验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数学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操作和实践

活动,在操作和实 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柯梦)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