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数学论文 → 文章内容

简单的线性规划”及实习作业教学建议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8-12 8:38:15
    
   一、 教材的目的要求:
   1. 能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2. 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能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3. 利用线性规划的图解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最优化问题;
   4. 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能力,学会沟通合作,培养探索研究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内容分析:
   本节为新教材新增内容,新教材高考考试说明对这部分的要求为: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近年新高考未在大题中涉及这一内容,故教学不宜过深过难;但这一方法体现了数学中转化的思想,应加以注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本探讨了二元变量的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根据学生水平引入了图解法求最优解。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应先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约束条件及解题目标,明确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再利用图解法。简单线性规划的意义在于利用化归、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翻译能力、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
   由于线性规划应用广泛,在生产制造、市场营销、银行贷款、股票行情、出租车费、统筹运输、电话资费、电脑上网等等热点现实问题中都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学生较容易搜集数据。简单线性规划有常见的三种问题模式,解决方案也较易操作,教材在本节安排了实习作业,让学生根据调查研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建模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
   根据教学大纲及高考考试说明,本节的重点在于如何用平面区域表示不等式(组)的解、对实际问题建立适当模型,应用线性规划得出最优解,其难点在于建模及最优解的确定。
   三、 教学建议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这部分安排7课时,前三节给出简单线性规划求解基本方法,后四节为研究性学习。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教学建议
   一)简单线性规划部分
   1. 平面区域的确定:
   对此教科书上采用了直线定界、取点定侧的方法。那么可否上下定侧或左右定侧?
   在这里比较容易想到的是上下定侧,只要将不等式改写成类似于直线方程斜截式的形式就可以了。但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需要变形,既然这一做法与直线方程有关,能否利用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作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形式又是什么?是类似Ax+By+C>0的形式,可以用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对比吗?研究对比可知,只要A值为正,那么必然有,在直线Ax+By+C=0左侧的区域对应的不等式为Ax+By+C<0,其右侧的区域则对应不等式Ax+By+C>0。
   2. 线性规划的教学与思考:
   A)线性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
   在本节教材中线性约束条件主要是以不等式(组)形式给出的,对于目标函数,引入参数并确定其几何意义,用图解法确定最优解。这就要求学生作图准确,并且制定恰当的解题标准。
   如:课本P60页的例子,可提出如下问题:
   ⑴目标函数Z=2x+y,令2x+y=t,当直线向右上方平移时,t增大,为什么?(明确线性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
   ⑵如果改变目标函数,最值可否在C点或其它位置取得?(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渗透逆向思维)
   ⑶满足该约束条件的整点解有多少个?(结合图形寻找最优解,实际问题中更多的是要确定整点解,为用线性规划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分散后几节课的难点)
   B)线性规划问题,其重点是建模并寻求最优解。
   根据中学实际可解的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仅含两个变元,所以建模必须突破确定变量、寻找约束条件、给出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这几个问题。
   教科书上给出的两个例子,建模时变元的确定较为简单,应注意实际问题的一些隐含条件。
   关于建模,可增加如下的例子:
   已知△ABC的三边长a、b、c满足b+c≤2a,c+a≤2b,求 的取值范围( )
   关于确定最优解,对课本P61例3应说明清楚以下问题:
   ⑴结合图形思考时,直线方程中各项系数较大时,画图要适当缩放;
   ⑵给出图形中为什么点M为最优点,有无可能是其他点?判断最优解的标准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可发现直线的斜率是关键;
   ⑶近似计算的方法
   数学上求近似值主要有以下原则:四舍五入、取整、进一,对于例3近似值确定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学生思考后可发现此题求近似值的依据在于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化。进一步提出问题:若x=12.1,y=34.5,目标函数z=3x+5y是多少?那么,书上得到的是最优解吗?为什么会这样?分析可知, 书上出错的原因在于此题的目标函数中,变量x、y的权重有所不同,因此较复杂问题应利用计算机模拟问题求解。培养学生质疑这一思维品质。
   对于课本P63例4, 整点最优解是一个难点,教材是先观察图形得出非整点最优解,再尝试求出整点解,但假如整点解得出的最优值数值较大,尝试过程将相当复杂。教学中怎样优化运算?笔者认为,可依据过点A的直线方程为 ,判断过可行域内的整点时x+y≥12,利用直线x+y=12与区域边界2x+y=15及x+3y=27的交点确定变量x或y的取值范围,再求整点解;如此范围无整点解,再找直线x+y=13与区域边界的交点,依上法运算即可。
   二) 实习作业
   根据新大纲要求,本节内容划分为四课时。学生的实际调查、探究活动安排在课余时间完成,课堂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节介绍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常见问题,布置开展活动的准备工作,第二、三课时安排研究成果展示、评估和交流。
   由于实习作业是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准备的,因此,第一节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什么是线性规划问题,作为中学可解的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条件主要从哪些方向寻找,问题如何提出等等。
   教学过程设计:
   1) 课前由学生自由分组,每组六人左右。
   2) 阅读课本,小组讨论,明确以下问题:(需时25分钟左右,老师巡视)
   a)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什么?
   b) 中学可解的线性规划问题特点,解题步骤
   c) 线性规划的的理论和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哪类问题?用自己的话描述
   d) 线性规划的常规问题的约束条件有哪些?最优解方向有哪些?除了书上给出的约束条件及解题目标,你想还可以有什么?用下面的表格总结出来
   模式 线性约束条件考虑的因素 最优解目标
   物资调运问题
   产品安排问题
   下料问题
   除了书上给出的模式,你觉得线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还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应寻找哪些约束条件?目标应设定为什么?
   e) 思考书上给出的问题,如果能用线性规划解决,请指出是上述哪类问题,并完成建模步骤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