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32:59   

提 要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增长最快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经济快速发展加剧的人地矛盾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利用近 50 年耕地长序列统计资料和近 5 年的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研究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高强度土地开发的特征和近 50 年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并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研究表明,近 50 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基本变化过程,其中分别在 1958~1963 年、1985 年前后和 1993 年前后出现了三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其形成机制主要是政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驱动。

关键词 耕地流失;变化过程;驱动因子;长江三角洲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1)02-0121-07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LUCC) 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又受人文因素的强烈影响,成为当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八大核心领域之一[1]。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不仅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大量流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难以避免。因此,在中国加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更具现实意义。近年来,一些学者从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的遥感动态监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安全等不同侧面,对全国或一些典型地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不少进展[2~7]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传统的人口密集区和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地区,伴随 80 年代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有限耕地流失引起的人地关系演变在全国具有极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该地区研究揭示的高强度土地开发特征和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及驱动机制对其它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利用调控与管理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本研究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长序列统计和最新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着重探讨近 50 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及其驱动机制,供相关部门参考。

1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强度土地开发的基本特征

  据 1996 年最新土地详查变更数据统计,长江三角洲地区(本文指上海市以及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市和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市及其所辖县市)共有土地总面积 844.1×104hm2,仅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0.88%,人均土地面积 0.133hm2,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6。在各种土地利用构成中,耕地 325.3×104hm2,占 38.5%;园地 33.2×104hm2,占 3.9%;建设(交通、工矿与居民点)用地 124.5×104hm2,占 14.8%;林草地(林地与牧草地)145.1×104hm2,占 17.2%;水域 197.5×104hm2,占 23.4%;未利用土地仅 18.5×104hm2,占 2.2%(图 1)。

nr20010204-1.gif

图 1 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示意图
Fig.1 Land use structures of Yangtze River Delta

  作为全国传统的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和近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呈现明显的高强度开发特征。

1.1 土地垦殖指数高,人均耕地面积少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农耕历史悠久,是全国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全区山丘占 44.9%、平原仅占 55.1%(其中水域面积又占 23.4%)的自然条件下,耕地垦殖指数高达 38.5%,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9.9%) 的 4 倍、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12.2%[8]) 的 3 倍。若加上园地和交通、工矿与居民点等建设用地,则全区土地开发利用率超过 57%,其中还不包括水面开发利用部分。但由于本区人口密集,人口密度高达全国平均值的近 6 倍,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仅 0.05hm2,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 2/3、世界平均水平[8]的 1/5,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最低人均耕地警戒线。土地紧缺,不仅已使本区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受到动摇,而且还导致各类用地的地价飙升,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使得区域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中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1.2 土地开发强度大,综合产出率高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面积不足全国的 1%,人口则占全国的 5.3% 左右,1998 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 13.8%,表明该区土地开发强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 1998 年统计资料分析,全区以单位土地面积完成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表示的土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平均达 529.2 万元/km2,为全国平均强度的 18 倍,其中强度最大的上海,超过全国平均值达 104 倍;以单位面积耕地施用化肥量表示的耕地化肥投入强度平均超过 647kg/hm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