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防治及其工程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46:43   

1.2 西藏沙漠化土地的类型与分布

  西藏自治区共有五类沙漠化土地(表 1),包括:流动沙(丘)地,面积为 33.65×104hm2,主要分布在日喀则地区和那曲地区,两个地区的流动沙(丘)地面积占全区同类总面积的 71.5%;半固定沙(丘)地,面积有 96.80×104hm2,主要分布在那曲地区和日喀则地区,其面积占全区同类总面积的 88.20%,其中仅那曲地区就占 59.54%;裸露沙砾地,面积高达 1021.04×104hm2,是西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沙漠化土地类型,占到全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51.12%,主要分布于那曲地区、阿里地区和日喀则地区,其面积占全区同类总面积的 99.40%;固定沙(丘)地,面积为 29.32×104hm2,仅占全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1.47%,是西藏面积最小的沙漠化土地类型,主要分布在日喀则地区和拉萨市,其中日喀则地区的固定沙(丘)地面积就占全区同类总面积的 49.11%;半裸露沙砾地,面积有 816.59×104hm2,主要分布于那曲地区、阿里地区和日喀则地区,其面积占全区同类总面积的 95.8%。

1.3 西藏土地沙漠化的驱动力

  研究表明[4~8],西藏的土地沙漠化过程是以其潜在的沙漠化自然因素与条件为基础、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驱动,且其中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具有近乎同等的作用与效力下所形成的一个综合过程。西藏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地表沙物质丰富、植被低矮稀疏,具有土地沙漠化发生与发展的基本因素和条件,沙漠化的内在危险性较高,并存在有与其自然环境基本状况相适应的、属正常表生过程的“基准”性风沙活动过程。但是,近期气候的干暖化激发了区内的沙漠化自然因素,加剧和激化了原就存在的自然“基准”性风沙活动过程,引起了区内风沙活动范围与强度的扩大和增强,驱动了区内的自然沙漠化过程。同时,区内低下的承载能力与其快速增长的人畜数量及其活动强度的尖锐矛盾,导致了对区内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人为造成广大地区风沙活动过程及其强度的增强,导致人为沙漠化过程的发生与发展。在上述过程中,一方面以“基准”性自然风沙活动过程为基础,随着气候干暖化区内自然沙漠化逐渐发展,人为活动又激发了区内的沙漠化潜在因素、加剧了自然沙漠化过程,使土地沙漠化发生与发展的地域范围与强度更加扩大和加强;另一方面,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发展又会降低土地的承载能力,会进一步加大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形成恶性循环,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程度日益增强。因此,总体而言,西藏土地沙漠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由西藏的自然“基准”风沙活动过程、近期气候干暖化引起的沙漠化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导致的人为沙漠化过程及其强度与速率共同决定的。

2 西藏开展沙漠化防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的发生与发展,已对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社会经济的发展等造成了严重危害[8~11],其危害的严重性以及西藏自治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西藏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1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生存条件恶化

  地表植被的破坏既是沙漠化的重要成因又是沙漠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沙漠化过程中地表植被的减少,区内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人民的生存条件亦急剧退化。同时,沙漠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沙尘物质在强劲风力作用下随风而起,甚至发生沙尘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造成对人畜健康的直接危害,并会影响工矿企业设备的生产效率甚至危及安全生产。

2.2 破坏各种建设工程,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主要表现在:填淤水利设施,目前西藏遭受风沙危害的水渠总长度达 193.2km,占西藏自治区现有水渠总长度的 5.2%,造成了种植业生产的严重损失;沙漠化过程中的风沙流遇阻堆积和沙丘前移埋压往往造成公路堵塞和中断,由强烈风沙活动所引起的沙尘天气又会对航空带来一定困扰,从而严重危害区内的交通运输。调查表明,西藏沙害路段总长已达 522.3km,危害里程长、程度高、损失大,仅沙漠化过程所产生的沙尘天气造成飞机停飞、返航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有近百万元;损害通讯和输电线路,如电杆被沙丘埋设、大风刮倒电杆及刮断电线等造成通讯与输电线路中断,同时还会出现有害于线路的风沙电现象,干扰线路,毁坏设备,甚至危及人身安全造成重大事故。

2.3 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危及生产、生活设施

  首先,土地沙漠化对区内的农业生产会造成多种危害,如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农作物减产、草场产草量下降等。据调查,西藏受风沙危害的农田总面积为 3.07×104hm2,占西藏耕地总面积的 13.8%,由此所造成的粮食减产每年高达 3.08×104t;受沙漠化危害天然草地的产草量与 50 年代相比平均下降了 30%~40%,全区草地受风沙危害而减载约 404.97×104 个绵羊单位。因此,沙漠化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区内已十分尖锐的人口与耕地、畜群与草地间的矛盾,成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因素。

  其次,农业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土地沙漠化所造成的农业减产往往使得区内农牧民生活比较贫困,沙漠化的最终经济结果就是贫困化,区内相当一部分贫困县的致贫原因就是土地沙漠化,如国家级贫困县定日县。同时,沙漠化过程的风沙流遇阻堆积和沙丘前移常常埋压地表建筑物甚至毁坏各类建筑物,由此危及区内人民群众的安身生命,部分村庄、定居点等往往因风沙危害严重不宜于继续生活居住而不得不被迫废弃迁居,在 40 年内因受沙漠化严重危害被迫三次搬迁的仲巴县县城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证。据调查,目前西藏有 748 个村受到风沙危害,由此造成的年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