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让历史剧走出历史——从《雍正皇帝》到《雍正王朝》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8 13:59:52   

  
  
  
  连续剧《雍正王朝》之火爆荧屏,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原作的成功。二月河创作的《雍正皇帝》堪称近年长篇小说领域的一大奇迹。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学,如《三国演义》、《清官谱》等习惯于将艺术描写定位在“政治权力与历史同步发展”之上,用王朝权力的更替与反更替的社会政治斗争史的历史感知方式来概括历史,这样就不免部分地失去了历史本来面目的丰富性与深刻的文化内涵;新时期以来,在新历史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大量的新历史小说,如《红高梁》、《宋朝故事》、《武则天》、《丰乳肥臀》等等,它们以稗史与民间历史观颠覆传统的主流历史观,从描写政治权力制度的嬗变转而表现文化、人性与生存范畴中的历史,但近年来这一创作潮流在还原历史的所谓“本真状态”,远离历史主潮的同时,也离历史客体愈来愈远,表现出迎合大众口味的娱乐游戏趋向。而《雍正皇帝》则在综合、反思新旧历史观的基础上,以独到的艺术方式“重构”历史,表现出了新颖而大气的历史审美意识。我认为该书观照历史的大气之处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交融”上:一是人物的外在历史与内在心史描写上的水乳交融。从表面情节来看,小说所述仍为帝王将相、“夺嫡”“治国”之类的传统题材,但作者将主人公置于一系列历史的“要害”处之时竭力将他政治上的成熟与灵魂的矛盾和痛苦结合起来。如他在镇压兄弟的问题上就久久陷入权力、亲情、虚名和时势的重重忧虑之中;对引娣的奇异感觉、礼遇及乱伦则表现出他普通人性的一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个功于心计、治国有方的帝王,而且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复杂个性的典型形象。在这里,作者对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帝王性格与国家命运的关系都作了恰到火侯的处理。二是历史求真精神与价值判断进步性的水乳交融。《雍正皇帝》立意深刻之处不仅在于为一段被歪曲的历史和一个在冥界冤泣的灵魂反案,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站在九十年代的高度作出公允的符合历史进步精神的审美评判。作者善于在他人不经意之处发掘历史价值的进步精神,诸如雍正“挥御笔成就钝秀才”、“纳谏放宫人”、“赦贱籍”都流露出作者的这一意图。而结尾处采取“乱伦人一剪定终身”的处理则使全文从英雄史诗转为命运悲剧,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与人道主义意识。有人称赞《雍正皇帝》是《红楼梦》以来最为“读不尽”的长篇历史小说,此言也许有些夸张,但若将其视为“《鹿鼎记》加《万历十五年》”确是不无道理的。
  
  正是《雍正皇帝》这种大气而真实的历史文化与历史精神,激发了《雍正王朝》编剧者的强烈的创作冲动和历史责任感,由此,该剧无论在思想立意还是艺术处理上都富有开创性的特色。《雍正王朝》遵循“基本还原历史真实,基本再现历史人物”的创作原则,但它实际上是在“重构”历史,非但关于雍正的历史传说与记载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就是原作也是头绪繁多,不易把握。剧作一方面在厚可盈尺的史料中去芜存精,以求证史实的精神寻找历史与人物灵魂的内在规律性与真实性,同时从原著的故事流程中整理出既鲜明地体现历史精神又符合电视剧创作规律的严密的情节脉络。《雍正王朝》基本保持了原作所贯注的大气而厚重的历史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必要的改造加工。上部20集“夺嫡篇”与下部24 集“治国篇”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所贯穿的一条潜伏之线在于“治国之难,利民之难”,与原作相比在情节发展上显得更为激烈紧凑而张驰有节;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电视剧侧重于表现雍正宵旰勤政,锐意革新的一面,而对原作中所描写的刚愎自用,喜怒无常,独断专横的一面不作过多渲染,这样就使“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题表现得更为简明清晰。从演员表演上看,康熙、雍正、八王等都能较好地把握人物的内在性格,表演得十分丰满、鲜活。二月河曾说李卫的表演与原著差距较大,而我觉得他是全剧中极为出彩的形象,将那个时代一个从乞丐、奴才发迹做官者特有的泼皮无赖、“鬼不缠”的性格及比“儒官”要实在、有用得多的可爱之处表现得活灵活现,达到了“神似”的境地。我倒觉得雍正的表演似乎并不象人们评价得那么十全十美,比如他的眼光和神情始终流露着一代帝王的严肃、威严和智慧,有些过分戏剧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物内在灵魂的复杂性。
  
  电视剧的“历史题材热”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持续之后,于近几年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几种模式,观众也开始对古装戏颇有微词,而《雍正王朝》以其大胆的尝试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这说明历史剧仍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力。《雍正王朝》既比热热闹闹的“戏说”系列棋高一着,又不同于颇负盛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与该剧相比,《三国演义》以场面广阔宏大,情节复杂紧张,严格地忠实于原著见长,似乎尚缺少一点现代意识和文化深度;《水浒传》由于对宋江的“招安”态度暧昧,甚至招来了“封杀”的呼声。在我看来,如果说《三国演义》的魄力在其历史英雄人物的“斗智”、“斗势”,《水浒传》的魅力在其民间精神的“勇气”、“义气”,那么《雍正王朝》的特色就在于它更为深广地表现出了历史发展的艰难,历史进步的无情以及历史与人生的双重悲剧性意蕴,甚至还有它的现实针对性,对现实人生的启发意义、警示意义。在世纪末的今天,历史剧的突破已不仅仅是“大投入、大制作”、“场面宏大”、“历史真实”之类的追求所能承担的,关键是在此基础上如何运用进步的历史观和理性的反思精神去表现历史,“重构”历史,换言之,历史剧不仅要还原历史,更要走出历史,烛照未来。
  
  [附1] 大气的历史小说---读《雍正皇帝》
  
  张光芒
  
  二月河创作的《雍正皇帝》是近年长篇小说领域的一大奇迹,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连续剧《雍正王朝》之所以引起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原作的成功。中国传统历史文学,如《三国演义》、《清官谱》等习惯于将艺术描写定位在“政治权力与历史同步发展”之上,用王朝权力的更替与反更替的社会政治斗争史的历史感知方式来概括历史,这样就不免部分地失去了历史本来面目的丰富性与深刻的文化内涵;新时期以来,在新历史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大量的新历史小说,如《红高梁》、《宋朝故事》、《武则天》、《丰乳肥臀》等等,它们以稗史与民间历史观颠覆传统的主流历史观,从描写政治权力制度的嬗变转而表现文化、人性与生存范畴中的历史,但近年来这一创作潮流在还原历史的所谓“本真状态”,远离历史主潮的同时,也离历史客体愈来愈远,表现出迎合大众口味的娱乐游戏趋向。而《雍正皇帝》则在综合、反思新旧历史观的基础上,以独到的艺术方式“重构”历史,表现出了新颖而大气的历史审美意识。我认为该书观照历史的大气之处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交融”上:一是人物的外在历史与内在心史描写上的水乳交融。从表面情节来看,小说所述仍为帝王将相、“夺嫡”“治国”之类的传统题材,但作者将主人公置于一系列历史的“要害”处之时竭力将他政治上的成熟与灵魂的矛盾和痛苦结合起来。如他在镇压兄弟的问题上就久久陷入权力、亲情、虚名和时势的重重忧虑之中;对引娣的奇异感觉、礼遇及乱伦则表现出他普通人性的一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个功于心计、治国有方的帝王,而且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复杂个性的典型形象。在这里,作者对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帝王性格与国家命运的关系都作了恰到火侯的处理。二是历史求真精神与价值判断进步性的水乳交融。《雍正皇帝》立意深刻之处不仅在于为一段被歪曲的历史和一个在冥界冤泣的灵魂反案,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站在九十年代的高度作出公允的符合历史进步精神的审美评判。作者善于在他人不经意之处发掘历史价值的进步精神,诸如雍正“挥御笔成就钝秀才”、“纳谏放宫人”、“赦贱籍”都流露出作者的这一意图。而结尾处采取“乱伦人一剪定终身”的处理则使全文从英雄史诗转为命运悲剧,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与人道主义意识。有人称赞《雍正皇帝》是《红楼梦》以来最为“读不尽”的长篇历史小说,此言也许有些夸张,但若将其视为“《鹿鼎记》加《万历十五年》”确是不无道理的。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