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在马来西亚华文中学的演讲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8 14:00:35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旧的世界格局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在这种形势下,各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普遍加快,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日益明显。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这就促使各个国家进行教育改革,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中国如此,马来西亚也是如此。我最近看到马来西亚新编的华文独中高中《世界历史》教材,觉得它和以往的历史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改革。这也是马来西亚教育改革的新成果之一。这套教材同中国近年来新编的历史教材有许多相近的思路,而这些思路反映了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新趋势主要指什么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的、要求的改革趋向于素质教育

  各个国家要建设自己的国家,都需要培养众多的人才,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世界,就需要较高素质的人才。较高素质的人才是指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不能再停留于仅仅传授知识上,而应当从知识教育、智能培养、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三方面来考虑目的和要求,也就是说要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启发他们的智能,并开展道德与心理素质教育,三位一体,哪个国家都是如此。如:中国大陆在90年代开始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上,就是分基础知识、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叙述的。美国中学的美国史的教学目的有五条,其中第一条是品德教育,第二、三条是智能培养,第四、五条才是知识要求。前苏联的历史教学大纲里,规定了各年级学生具体的应达到的能力要求。

  在知识教育方面,小学、初中、高中的历史教学内容均属基础知识,所以在要求上要注意分清不同的层次。我以为小学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最重要的知识点,就可以了;初中所学的基础知识应当广而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线索,并从面上了解重要的历史史实;高中所学属于高层次的基础知识,比较系统,比较深入,学生应能从宏观上掌握历史的发展线索及其发展趋势,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产生这些特征的背景、原因等。中国大陆90年代的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基本上是这样要求的,我看到的马来西亚华中历史教科书也大体上是这样要求的。

  在智能培养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史学是一门智能之学,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比较各学科的不同作用时,认为「历史给人以智能」。中国古人认为史学是治国之学,帝王之学,可「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即所谓的「以史为鉴」。今天的史学同样是一门智能之学:从历史上,人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从历史的文化遗产中,人们可以继承其优秀部分;从历史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培养历史感,即看问题具有历史意识、历史眼光。所以,在历史教学的智能培养上,今天更要发扬历史的智能功能,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和分析能力为核心,使他们成长为聪明的、有能力的一代新人。中国大陆近年来的历史教学特别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利用教材上的思考题、文献资料、阅读文字、图表等,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思考、分析、比较、概括,或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欧美各国还流行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历史人物角色,来完成教学任务,其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各国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历史教学是进行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育,过去人们对它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近年来西方国家的一些教育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关系到他的事业的成功或失败,所以心理素质教育很重要。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与奋发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可以吸引学生向他们学习,培养起对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主人翁责任感,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历史上的失败者较差的心理素质,也可以让学生引以为戒。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趋向于体现时代精神

  有的人认为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讲过去的事,而过去的事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历史教学就无所谓时代精神。我以为有这种认识的人实在是不了解历史教学。的确,历史是过去的事,但历史的范围非常广泛,历史学的研究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大,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考古的发掘,不断提高。这样一来,历史教学的内容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了,而是应当符合时代的精神。具体地说应当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基础知识的内容趋向于广而浅,在广的方面着重增加经济史和文化史的内容。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的提高,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随着世界形势的缓和,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主要是在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提高上。所以,历史教学的内容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注重政治史,而要加强经济史和文化史。

  其次,各个部分的历史内容,随时代的前进而有所变化。一是古代史的内容不断减少,近现代史的内容不断增加。这是因为近现代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今天的许多问题是昨天的继续,要找原因首先要从昨天和前天去找,而与遥远的三皇五帝的时代关系不大。各国的历史教育工作者都不断地认识到这一点。如:前苏联在50年代开设的世界史只有古代与中世纪,没有世界近现代史;50年代末,决定增开世界近现代史,且安排在初、高中两次循环。又如:中国现在高中的必修课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只开近现代史;初中的历史课里,中国近现代史占了近1/2,世界近现代史占了3/4。而且,历史的下限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向后延伸,香港回归也写入了中国近现代历史教科书。二是世界史的内容不断增加,亚洲的国家增加了亚洲史的内容。步入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同世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作为现代社会的人,不了解世界的历史和现况是不能有所作为的。为此,各国的历史教学中,都不断增加世界史的内容。如英国,60年代以前,中小学的历史教育只有英国史,世界史的内容包括在英国史里;6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中学开设了独立的世界史课程。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以后开设的历史课程里,初中原来没有世界史,到80年代后期,增加了世界史,但只有一个学期;90年代义务教育的初中历史课程里,世界史增加到一个学年,占历史总课时的1/3。在历史教学里,注重和增加亚洲史的内容,这点在马来西亚十分突出。马来西亚开设的历史课程里,除本国史、世界史外,还有东亚史;而且,在它的世界史里亚洲的内容讲的也很多。韩国、日本也是如此,中国近些年新编的世界史教科书也在这方面做了努力。重视亚洲史的教学,不仅因为我们是亚洲人,而且,更由于自六、七十年代以来,亚洲发展很快,在未来的世界里,亚洲将在世界上起的作用愈来愈大。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