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略论“两个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8 14:01:39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的中国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我们由摸索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使其得到健康发展。对此,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宣称,中国正从经济上发生蜕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正在走向“趋同”,“趋同”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将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然而,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这种演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谓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就是人类自身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必然要推动自身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也就必然要推动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交往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①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前两种形态或两个阶段后(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处于第二大形态中),都必然要发展到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实现人类“大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其低级阶段)。这是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不难看出资本主义代表的是过去,社会主义代表的是未来,哪有未来倒流回过去的道理?
  
  当然,在我国现阶段出现了某些与当代资本主义相通或相类似的情况,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处在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但生产力仍很不发达的一个阶段。它不具备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所准备好了的物质经济基础。因此,要想向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迈进,就必须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其他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同西方资本主义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相对应的。由于历史使命的相似,本来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东西一样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例如市场经济。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作为与资本主义制度相伴而生的市场经济机制,一样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
  
  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毕竟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而且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来看,社会主义没有也不会趋同于资本主义。因为,第一,在当今中国,虽然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具体的实现形式较改革开放前有所变化,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没有改变。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③这是坚持公有制的关键。在这个前提下,一方面“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也就是说有的地方和产业不一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主体的程度也应有所差别;另一方面“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④。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方面来讲,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⑤这样就把公有制性质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作了科学区分,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确定为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这就充分说明和证实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并不影响公有制性质。第二,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样就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在观念上把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外的错误认识。在报告中还进一步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⑥。到1997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达到24%,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健康的发展,离不开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环境,它的规模、它吸收的大量的劳动力、它的灵活性表明,它的发展只能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把中国导向资本主义。第三,中国建设市场经济,也不会导向资本主义。因为我们所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原则。因此在分配制度上,一方面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另一方面始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而且明确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上也有自己的特点。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通过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创造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以确保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以上所论述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几个特征,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同时,它们符合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是受到人民广泛支持和拥护的。因此,中国不会“趋同”到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变化的事实来看,他们的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已经呈现出走向历史的终结的许多征兆,出现了某些“和平进化”的征兆,而这种“和平进化”的方向,却恰恰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所最不喜欢的社会主义。例如,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搞的征收高额累进税和高额遗产税,对贫富差距的拉大和百万富翁子女的继承权给予了很大的限制。特别是通过税收在全国范围进行再分配,如下表⑧所示: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