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苏联解体的历史思考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8 14:08:54   

  
   思考之七,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的历史责任。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此时,世界时代已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苏联这艘超级大国的航船上仍满载着军火弹药,人民生活水平远远落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后面;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实行改革,改革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苏联原有的僵化体制使整个国家运转缓慢,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领导层老化。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推动社会进步和跟上时代潮流。苏联的改革,由于以下两个原因而更为艰难:其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建立了半个世纪,它已渗透了到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人民对市场经济的观念极为贫乏。人们虽已觉察到旧体制的弊端,但已习惯于在旧轨道上行走,要从体制上,人们的行为规则上和思想观念上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决非易事。而况,改革如何进行,新的目标模式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其二,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它的军备竞赛等方面可以同美国相抗衡,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比较落后,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已普遍达到小康以上水平,这样,人们对改革的期望值普遍较高,一时难以满足,群众无法从改革中很快得到实惠,就使改革难以获得基本群众的充分支持。戈尔巴乔夫作为这艘航船的船长,在领导改革中又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四伏,最终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就戈尔巴乔夫的主观错误而言,主要表现在:1当经济体制改革受阻,无法深入的时候,匆忙转向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果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权力的再分配又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2提出公开性、民主化的口号使各种政治努力和意识形态在国内抬头和流行,戈尔巴乔夫本人又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后退,一步步放弃阵地,直至自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鼓吹所谓“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否定无产阶级的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企图全面移植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结果却诱发和导致了经济、政治、民族和社会的全面危机,使整个社会陷入极为严重的失控状态。3长期以来,苏共没有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在思想政治方面,教条主义严重,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正确地解释当代世界和国内许多现实问题,不能制订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来指导现实,使党完全缺乏战斗力;在组织方面,长期党政不分,不注意处理好党与政府、群众团体和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又未能建立起正常有效的制度,实现新老干部的交替;在作风方面,官僚主义、特权现象严重,不关心群众疾苦,脱离群众,共产党员也不能很好发挥先进分子的作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没有致力于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却是不断削弱党的领导作用,无原则地放弃许多阵地,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涣散广大共产党员的信念,瓦解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于是,当苏联陷入日益严重的危机时刻,国内和党内反对派的势力却日趋强大,因而无法形成改革所必须的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西方国家乘机加紧实施其和平演变的战略,东欧一系列国家先后发生剧变,又给苏联形成巨大的冲击波。以“8·19”事件为转折点,苏共竟被一纸法令,不战而垮;戈尔巴乔夫作苏联最高领导人,也失去了原有的权力和威信。戈尔巴乔夫无力换回苏联解体的命运,也无可挽回地从最高宝座上跌落下来。戈尔巴乔夫在他的回忆录《我执政的最后日子》中说,在举行一个简短的告别演说和新闻发布会以后,“再也没有象别的文明国家那样,举行其他仪式来向苏联总统告别了。那些前苏联共和国,现在是主权国家的总统们(其中大多数与我有多年亲密、友好的关系),在那些日子里,没有一个来莫斯科,甚至也不给我打电话。”苏联既已覆亡,戈尔巴乔夫当然也只得成为形影相吊的孤家寡人了。
  
  注释:
  
  ①《卢森堡文选》下卷第478、483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②《列宁选集》第3卷第545页
  
  ③《列宁选集》第4卷第16页
  
  ④《斯大林全集》第12卷151页
  
  ⑤《斯大林时代》第91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年版
  
  ⑥《苏共决议汇编》第4分册第501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选自《苏联兴亡史》结束语,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上一页  [1] [2] [3] [4]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