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论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23:52:17   

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事生非呢?因此语文中的人文育,它是职校德育育的思想源泉,是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深深沃土。那么究竟何为人文育呢,语文中的人文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三、 语文育的人文性内涵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②语文不等同于“文”,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 

    因此语文育的人文性可以包含下面两层含义: 

    一是语文育的内容具有人文性。语文育的内容包括了①丰富的思想性。\\\"思想性\\\"包括哲原理、自然事理、社会伦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识、思想方法、良好习惯等等,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②情感意向性。语文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正义感、理智感等)和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③美感性。语文材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美等等。 

    二是语文方法具有人文性。语文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呈现出主客体交融的趋势,主体必须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进入客体,达到对客体的真正理解,同时客体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对主体进行渗透,所以语文较之其他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钱理群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感悟的文化,它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然而科主义思想观念在育范畴演化为重理轻文的现象,具有人文性质的科在过程中被自然科化,使文科向理科模式靠拢,即把内容客观化,淡化人的主观情感因素;崇尚理性知识结构,忽视感悟与想象。它使本来诗意的、审美的、情感与想象的、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语文向工具化、机械化、标准化、逻辑化转向,导致人文精神内蕴、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想信念、审美趣味的丧失。 

    中等职业校的语文,虽然没有升的压力,或多或少地能够摆脱应试育的影响,但长期以来的育改革并没有使职高的语文有过根本的改变,和其它的一些普通高中也没有什么区别,这固然是由职业育的特殊属性决定,但缺乏思想上的认识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中职语文必须结合职业校固有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那么目前,中职语文现状又是如何呢 

    四、中职语文现状及人文育的实施 

    我们知道,师,生和内容是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而在这三者当中,内容虽不具有唯一性,但总从体上来看却是固定的。而师和生,无论从角色还是地位来看,师都是处于主动地位的。因此,师必须在把握内容的前提下,充分的了解生的基础情况和行为动向,才能在中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 

    从总体上来看,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从入成绩来看,大部分职校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缺乏良好的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偏课现象严重。比如笔者所的通信技术线路专业的生,一个班级全都是男同,他们大多只是冲着习一技之长才走进了职校的大门,对数、语文、英语这些基础课根本提不起劲。有人甚至称“英语”为“鸟语”,既然听也听不懂,索性也就不听了。语文虽然还好一些,但一些生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对文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了,课堂上只有一些故事性的东西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我在文言文《劝》一课时,读了大概有二十几遍,有些生还是将“中”(zhòng)读成“中”(zhōng),将“有”(yòu)读成“有”(yǒu),将“生”(xìng)读成“生”(shēng),而在授《林头风雪山神庙》时,在讲到林冲的故事“岳庙烧香”、“樊楼饮酒”一段时,就连平时最不爱习的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要想在这种状况下实施人文育无疑是对语文的一个更大的挑战。但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育的实施并不冲突和矛盾,正如韩愈所说,“小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听有师这样讲:“生不配合,生基础太差。”但生毕竟是生,他虽具有能动的本能,但并不等于他就有能动的行为表现。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