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论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23:52:17   

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育环境,把生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他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我们不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据说有个人看了毕加索的抽象画后非常不解,于是就去问毕加索,“你画的是什么东西,我怎么看不懂?”毕加索就问他“听过鸟叫吗?”回答“听过。”“好听吗?”“好听啊。”“懂吗?”“不懂”。毕加索的这个富有幽默感的提问启发了我们:对于这些生你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就能够对某一个问题说得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只要他们还有丁点儿的感觉,就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因此,师必须首先给自己定位,要和生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要和他们保持同样的高度,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达成一种内在的和谐,才能完成师知识的灌输和生人格的培养。 

    好的文作品能陶冶人的性情,潜移默化,培养美好的情操。比如像材中一些古典诗歌,积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具有丰富的感觉美,意象美,情感美,和难以超越的语言美。语文就应该抓住这些最能调动生审美情感的名篇佳作,来挖掘生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比如我在授诗歌《将进酒》一课时,主要采用了感悟和探究的方式,引导生挖掘出了诗歌的三大亮点:开阔的境界,自信的精神,豪放的情怀。在诵读感悟中,在思考发现中让生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而实践证明,生对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确实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一些无关痛养的议论文章则厌烦至极。因此,重视语文科的人文性质,重视语文育的人文性,就要在语文中重视文育。 

    常有同不重视语文习,正是因为语文离我们的生活太近了,因此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问渫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中重视人文性,还必须使语文习走向生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语文课与别的课不同,生随时随地都有习语文的机会,习做人的机会。师本身就是习的一个榜样,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必然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要鼓励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真善美或假恶丑拿到课堂上来交流,正确地加以引导。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人性出发,才不致使人文育伦为一句空话,才不致使语文课堂伦为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


参考注释:
    ①(姚国华著《全球化的人文审思与文化战略》上卷《文化立国》,下卷《大重建》,海天出版社2002年版)。 
    ②赵鑫珊《从人脑看科与艺术》,中等职业育国家规划材《语文》基础版第四册。 
    ③《语文习》2004年第12期。  

上一页  [1] [2] [3]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