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诗情画意初探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0:53:28   

涉及不可显示内容过多,请单击此处打开或右键另存为下载

  

  艺术是一种或多种技能发展到一定的高度(高峰),给人们创造出一种精神(思想)上的享受(或美的熏陶)。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梦溪笔谈》中说道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得到客人送的《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请来乐工演奏那段舞曲,这才信服。因此说,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 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 、空间、环境、音 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 、怒 、哀、乐 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 ;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 。历来有诗 、书 、画同源之说 ,三者的最高境界是 “诗情画意”;都是写心 、写思想 、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历来的书画家,一般都精于诗词创作,如大画家、大文豪苏轼评价唐代的诗 、书 、画大家王维:“观摩诘画,画中有诗;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达芬奇说:“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清代文学批评家姜夔指出:“舒(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结合起来”。艺术家完成画的创作后,再作一首题画诗,这样画与诗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使艺术家的艺术境界(作品),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诗情画意”。

  当代的相当一部分画家,往往只重自身在绘画技法(能)上的训练,突破……而忽视文学上的修养,特别是与绘画(中国画)结合紧密的古典诗词,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样式(诗情画意),是要靠吾辈继承,发扬光大和传递下去,否则将会形成断层……那么如何继承发挥呢? 笔者认为:书画者除了修炼笔墨及书画造型艺术技巧外,还应多多加强文学(特别是古汉语)的修养,这些“字外功,画外功”不是短期可成的事,而需有志者长期的积累,以及反复的操练,才能日趋完善。笔者现将自己的做法表白如下:

  一·依画题诗:

  画与诗(词)都属于审美活动(心理上的),是美学范畴的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外显的、平面的(绘画是直观的),使欣赏者一眼就知道画的是什么);而另一种则内含:诗(词)的文学语言内含深、寓意广、言简意赅,能使欣赏者浮想联翩、遐思无限。并且这两种形式可相辅相存、相互转换。即通过读画而产生了意境,将读画产生的意境,用言简意赅的文学语言——诗(词)记录下来。

  即:画 读画  意境  文字记录   诗(词)。

  例如:〈现代〉·傅抱石的《平沙落雁》(1995年全国城市版初中美术课本第五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如图一所示)

  读画体会意境:

  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

  屈大夫(我们把画中人看作屈原)在那溪边独自抚奏着古琴,时而委婉忧伤,时而悲怆激昂;陪伴他的只是那涓涓的溪流;荒漠俯首、溪流停 吟,仿佛在听他述说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大丈夫的壮志未酬 ……。一群大雁掠过头顶,“呀”…“呀”地自南飞去, 屈大夫多么希望那高飞的大雁和潺潺的流水能尽带走自己满腹的哀愁啊.。

  1.依画之意境作诗:(如图一所示)

  平地风起愁近秋①,    【仄仄平平仄仄平,】

  沙飞卷带百花休②。   【平平仄仄仄平平。】

  落幸③屈子《离骚》④奏, 【平平仄仄平平仄,】

  雁去流水《九辩》⑤忧。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① 愁近秋:古代不得志的文人对秋天的到来,总觉惆怅悲痛不已。②休:休息,这里指花谢了。③ 落幸:失落[失 去],宠幸。④《离骚》 :我国著名诗人屈原所作的文章。骚:即发牢骚。⑤《九辩》:屈原流放时做的第一篇为己辩白的文章。注:声韵中的第一、三、五字【“平”、“仄”】为可平可仄的字。

  图一

  诗的释义:

  在戈壁荒漠的平原上,忽然刮起一阵阵寒…秋天到了,万物将失去春的生机,是多么令人愁怅呀。秋风吹起黄沙,打在美丽的花朵上,使花儿凋谢,也卷带着许许多多零落的花瓣,飞向天空、漂落远方。正在流放中的屈原面向旷野、溪水,一边弹奏着古筝,一边吟唱着《离骚》、《九辩》曲;他多么希望那南飞的大雁和涓涓的溪流能尽带走自己的满腹愁绪呀。

  2.再如:<宋>·马远的《雪》(1995年全国城市版初中美术课本第五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如图二所示)

  读画体会意境:

  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山林,大地披上银袍,天公将大地打扮洁白无瑕,婀娜多姿,婉如待嫁的新娘——“美丽动人”。 人踪缈缈、兽迹难寻,整个冰雪世界是多么空寂、清新,又是多么寒冷,严酷啊,这漫漫冬天多么长呀 ……。忽然,闻得一阵阵"呀呀"…的叫声,只见一行白鹭(候鸟),又从南方飞回来了,树上的雪开始熔化了——春天来了。

  图二

  依画意写诗:(如图二所示)

  银装裹素锁群山,  【平平仄仄平平仄,】

  猛兽无寻数迹难①。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千里冰封岂罩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②依旧还。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 数迹难:这句话的意思是:猛兽因天气的寒冷,而躲藏起来〔冬眠〕,故看不到野兽的足迹。②白鹭:白鹭鸟(候鸟)。

  ② 注:声韵中的第一、三、五字【“平”、“仄”】为可平可仄的字。

  二·依诗意作画:即:诗(词) 理解诗意   意境  绘画语言   画

  1.例如:㈠唐·李白的《朝发白帝城》:(如图三所示)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