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实践“对话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0:54:50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众多教师愈来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对话。于是“对话”走进了课堂教学,融入了课堂实践。

  这里我主要谈谈实践“对话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1、创设氛围。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平等”、“民主”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民主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进入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对话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在对话的过程中,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相互之间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终止对话的结束。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辩论中展现。我在教学《曹刿论战》时,让同学们对文中人物进行点评赏析,本意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用鲁庄公反衬曹刿这种表现手法。可是有一个学生竟然说:“老师,我觉得鲁庄公也有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当时大家都一愣,因为都在说鲁庄公 “鄙”,曹刿“远谋”。但我没有立即否定他,而是让他说说为什么。他说:“从鲁庄公能够接见曹刿并“与之乘”,可见鲁庄公礼贤下士;从战时指挥,可见鲁庄公能够接受采纳他人正确的建议;从‘既克,公问其故’,可见鲁庄公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这些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听后,带头为他精彩而富有创意的发言鼓掌,让其他学生即兴发言展开对话,同时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进行点评赏析时,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于是“鲁庄公军事上才疏学浅,但他能够扬长避短,不能完全说他是个昏君”“鲁庄公善于启用人才”等等观点纷呈。这样的对话,不仅体现了对课文理解的多元化,而且学生在平等民主的精神氛围中共同成长。

  2、品读文本

  品读文本既包括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感悟(生本对话),又包括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升华(师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的深刻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时师生对话的效果和深度,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师生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也就越多,这样就为“对话式”教学打下了基础。不必担心在对话时无话可说了。

  拼茶中学朱玲俐老师在县《黄海潮》教研活动中教学《蔚蓝的王国》,对文本的理解深刻到位。抓住了文本通过想象来表现理想王国的自由幸福。全课围绕“想象”展开对话。从听音乐想象中导入新课,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想象的奇妙,再通过引导学生列举具有奇思妙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领悟到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想象。在此基础上,对文本想象的内容进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与文本对话时,教者抓住文本表现想象的形象化语言,在读与说中无形地提升了用语言表述想象的质量。屠格涅夫笔下充满着光明、青春与幸福的蔚蓝的王国也激起了学生无限的遐想,此时教者引导学生表述出自己想象的景物融入这“蔚蓝的王国”,学生的回答可谓五彩纷呈。可以说,正是细品了文本,与大师展开了心灵的对话,才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情感得到了熏陶。

  3、设计话题。

  话题是对话的要素之一。话题设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对话活动能否广泛深入的开展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设计的话题必须让每个同学有话说而不是部分同学动起来。这是对话式教学的关键。

  我校的叶敬国老师在上教改示范课《伟人细胞》时,围绕“伟人细胞”这个主话题,设计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子话题。如“贾里怎样追求伟人细胞?”“同学们认为贾里有没有伟人细胞,为什么?”“假如伟人细胞可以移植,你想移植哪位伟人的呢?”等等。这些话题既要求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又要求学生联系实际思考;既辩证地看待文中人物的理想,又激发了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热情。这些系列话题与学生的内心世界非常贴近。有了这些较好的话题,就设置了一个情境,营造了一个氛围,使师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多向的交流。话题的展开切入到了文章的核心,由此再向四面辐射,学生投入,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有时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质疑时,对话的话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有话说。另外话题的设置,还要注意开放性、综合性,让“对话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广阔天地。

  4、转换角色。

  “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了。整个对话过程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如果没有了岸的约束,就会左冲右突、肆意泛滥。所以教师要通过不同角色的转换来对课堂进行适当的调控,既要让这河水滚滚向前,又不让它冲出了堤岸。这样“对话式”教学就有了保障

  对话前做一名“导演”。在“对话式”教学进行之前,对教学过程心中要有一个全过程的预演,对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思考:定什么话题、学生是否有话说、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将会收到怎样的效果等。只有当这些问题教师能高瞻远瞩地了然于胸之后,“对话式”教学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这只是“对话”有序进行的组织者和“导演”,而课堂最精彩的、最吸引人的是那些“演员”富有个性的表演。

  对话时做一名“主持人”。“对话式”教学是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尤其是合作讨论的次数较多,难免会出现课堂中的喧闹情况,教师应弄清产生喧闹的原因,组织好课堂纪律,保证对话正常有序地进行;当学生各执已见、不能互相理解而争执不下时,教师要纠正对话双方的思维错位,使之正面碰撞;当只有个别学生参与而课堂气氛冷淡时,教师要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他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对话时对问题的回答,对某种观点的阐述等,固然有精微透辟的时候,但大多数时候是不成熟的,如不全面、尚未完全正确、停留在表面。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出主持人的机智,去拓展它,去斧正它,去延伸它,启发学生继续对话。

  对话时也做一名“群众演员”。在学生对话时,教师也可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这当然要避免“抢戏”,在对话时学生始终是我们的主角。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充满了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的人文情怀,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现自我,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的现代人。以上仅仅是我在平时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对话式”教学完善还有待于广大同仁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王志成 王 俊

  2、《谈新课程的教学观》 周小山主编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