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语文:学习传统语文教育经验,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2:30:44   

    近十多年来,作文状况不能令人满意。原因是不够重视。各级各类统考均以语文知识为主,有些统考 干脆不考作文,把向来以考作文为主的历史颠倒了个个儿。这个大颠倒迫使作文水平急剧下降。之所以这 样说的理由,一是过去主考作文,语文以读书作文为主,读书既可以大量积累语言材料,也可在熟读乃至 背诵过程中掌握文气文风以及布局谋篇的经验;作文是得的语言材料的运用和文气文风等的模仿,这些训练 保证了作文水平的提高。二是现在主考语文知识,生泡在语文知识练习题中,没有时间读书与作文, 得的知识多是一知半解的零碎的东西,仅仅是知识而不是能力,甚至永远也转化不了能力。随便举个例子,19 94年全国高校招生统考第7小题是个考察修辞知识的试题,据一位权威发言人的解释,这个题的正确项是B,是 考查比较与比喻的。这个解释使人莫名其妙,因为“比较”根本不是修辞格,与试题要求不合。由此可知,第 一,命题人在这个试题上的思维是混乱的,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是错误的,第二,权威解释者的思维是混乱 的,知识及其运用也是靠不住的,第三,刊物的责任编辑的语文知识也是一塌糊涂。专门家的语文知识尚且如 此,中生的语文知识牢靠程度可想而知,即令生按标准答案得个满分,它能转化为什么能力?又如一本练 习册里将“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句中的“冷冷清 清”空下,让从“冷冷淡淡、冷冷冰冰、冷冷清清”三个词语中选一个填空,答案自然是“冷冷清清”。如果 生选择“冷冷淡淡”,师将如何处理?“冷冷清清”通常是形容环境的,毛主席却拿它形容人,语言家 没有说妥当与否,但是在此例中用上“冷冷淡淡”无论如何不能说是错误的。可是师只能判它错误,像这样 的语文知识训练有什么用?它能转化为什么能力?有人会说,你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我说这是由一斑而窥全豹 。其实,就中小语文的任务来说,是让生掌握大量的语言材料及其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本不是什么语 言材料所以然的解释能力;因为只有这样,生的表达能力才会提高,才不至于越越糊涂。实际生活对人的 要求也是这样。它从来不要求你解释某个语言现象,而要求你在某一环境恰当运用表达某一环境的语言。一位 不识几个字的农村妇女用“半导体收音机”形容某一位在集体场合总爱说话的人,准确,鲜明,生动。其实, 这个妇女根本不懂什么“本体”“喻体”,什么“明喻”“暗喻”“借喻”之类。我们要求生具有的是这种 高明的说话能力,而不是像语言家那样具有说明语言现象所以然的能力。当然,语法修辞乃至逻辑知识,在 中讲一些还是应该的,只是不能像现在这样去大考特考它的所以然。记得“文革”中《毛主席论育革命》 中有一条:“语法讲一些,不要考。”不管此条是否经过篡改,但它的正确性是不容怀疑的。然而,十多年来 ,一两个专门家反其道而行之。说什么考作文误差太大,考不出水平,只有考语文知识才最公平。果真如此吗 ?十多年被颠倒了的历史已经证明这是条不大不小的谬论。十多年来,语文效率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正是 这种理论和类似理论导致的结果。最近,著名者金克木授撰文发表关于育的看法,其文曰:“实际上我 们中国的近代现代育早已离开了孔老墨佛的传统,而是夹杂着笛卡尔的理性数育和卢梭的自然感性育 及杜威的实用育。有这样的混乱育才会产生我们混乱的育思想。混乱造成了育中的低效率,浪费 大量时间精力。”[1]要提高效率,尤其是提高作文效率,就要摆脱上述或类似上述混乱育思想的束缚, 就要习源于汉语特点的传统经验,重新审视外国的经验,对于违背汉语规律的东西,要坚决剔除它,消除它 带来的坏的影响。
    一、习传统集中习语言的经验,在迅速丰富生的词
    汇方面下功夫
    积累词汇,丰富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重大意义。“胸藏万汇凭吞吐。”基础育的目标 是“胸藏万汇”,必须把大量的词汇识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如果把它们藏在笔记本里,那就难以应用了。 同时,积累词汇与发展生智力也很有关系。日本心理家阪本一郎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汇量,同 他的智商成正比[2]。因此,在基础育阶段,让生积累的词汇量越多越好。
    古人积累词汇有两条经验:首先是集中识字积词的经验。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适合汉语特点的经验; 它的产生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3]。这是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习汉语不能像欧美儿童那样,会了二 三十个字母以后,可以一边识字,一边很快就能阅读;习汉字必须一个一个地认,一个一个地记,在认识一 定数量的汉字之前,无法阅读。因此前人采取集中识字积词的办法。又因为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字的安排不受 语法的限制,使集中识字积词有了可能性。其次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积词的经验,即通过文选式材或专 著式材,习汉语的经验。以上两条经验使汉语育兴旺发达,使汉语写作出现了唐诗宋词高峰,出现了熔 诗词与语体于一炉的明清小说高峰,出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对联创作高峰;同时也使应用语言极其丰富发达 。比如礼仪语言和书信敬词之多,世界上没有比我们再多的了。可惜,我们现在对古人的经验继承得太少。集 中识字积词的经验在多年的统编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