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3:47:07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生的语文素养”而语言积累是语文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下面谈谈本人对小生语言积累现状的认识及在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我认为目前小生语言积累的现状还远远不能适应语文素养提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1 课堂中大量的分析讲解、问答、交流削弱了生读书的热情,造成输入少、积累少、语言营养不良。2 各种练习花样翻新,读整篇文章、整本书的时间少。3 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替代了大量书面语言的实践机会。4 生活节奏加快,习门类繁多,生用于读书,感受书面语言的时间少了。基于上述四种情况的出现,生的语言积累达不到一定的数量,而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一定的质量,在平时习作和口语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汇贫乏这种现象。张志功先生说过: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就现在的小语文是否有利于生的语言积累呢?现在的语文课有什么特点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改科特点 现在提倡科的整合,但有些老师的做法却没有把握好一个度,失去了语文科的特点。如在《三克镭》一文时,重点就是抓住居里夫人在三克镭中所表现的高尚情感,感受人物伟大的思想感情,而有的老师却让生在课堂上讨论镭的化性质,汇报搜集的有关镭的实际应用。一节课可谓整合了,但是,语文习却未着边际,谈何语言积累呢? 
二 贪多求世界 如一节课中既要有自主,探究性的习,也要有合作性的习,既要引导生与文本对话,又要引导生与文本对话,又要引导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等。上述内容的习,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五一节是可以安排的,但有的师刻意追求课堂的“面貌一新”,却忽视了语文本身任务的落实。而且这些课在一些大型公开课上也曾上演,他代表的是一种模式,疏不知对其它老师的影响有多大,这样的影响语文基本素养提高和发展的语文课哪里又有什么语言积累? 
三 由“整”变“散” 
语文课堂自始致终都应瞄准课文的言语,采取种种办法去吸收,内化。综观一些语文课,宝贵的时间都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消耗掉了。请看一位老师执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