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在作文教学中架起创造思维的桥梁-考试研究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19 14:35:20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有趣、快乐活泼的。有了快乐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空前的高涨,就会是学习为自己的需要,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我们就能取得教育的成功。

    要想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就必须懂得“尊重是学习的动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天赋。当学生把老师当成真正的朋友时,他就会接受老师的思想,在学习中就会增强自信心,而自信心又是发挥学生创造性不可缺少的因素。在课堂上,当学生的创造性言行出现某些问题而自感不满时,老师要给与适当的表扬,指明他们发挥出了应有的潜能,这样学生心里就会快乐,认为自己的付出的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是对他们的尊重,以后还会更加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列宁同志说过:“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掌握了这个工具,人们就能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达到互相了解。所以,我们既要学好说话,又要学好写话。而写话就是作文。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是,长期以来惧怕作文在小学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如何使学生喜欢作文,进而写好作文呢?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1 、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 运用“迁移”培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的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用的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掌握作文教学的技能技巧,为学生作文引路。

    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作文教学原则与方法,为学生作文正确导航。

    1 、观察、思维、语言交互发展。

    作文是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认识事物需要观察和思维,表达则离不开语言。

    学生写作材料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于直观的观察,二是通过读或听间接渠道。前者为源,后者为流。源头枯竭,就没有写作材料,就谈不上写作。因此,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就要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教师又必须从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入手。一般的观察方法有:顺序法、比较法、提纲法、。1)观察有顺序,作文才能条理清楚。教学中对于静态的景物,如校园、花园、教室、处于静止状态的动物、人物等,教师可指导按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四周向中心或由中心向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对于动态的事物如,一件事、人或动物的行动过程、景物的变化,一般就按起因(开始)、经过、结果的时间顺序进行。通过反复指导、练习,逐渐使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从而养成正确、全面、有条理观察的习惯。2)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一切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比较帮助学生捕捉事物的特点。如写春天的景色可以和夏、秋、冬的景色进行比较;写小鸭可以和小鸡、小鹅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能更准确得突出重点。3)提纲法,即教师在观察前向学生明确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使学生能观之有序,言之有理,从而更好的完成作文。

    学生作文过程,从审题到选材、立意、安排结构、推敲语言,自始至终离不开思考。毛主席说过:“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到,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可见,深入思考是特别重要的。如在指导《小山村》一课时,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生活在山窝窝里,自己的家乡不如外面的世界美丽、可爱、。教学中,教师指导他们从家乡的风景名胜、土特产、风土人情等方面从新认识自己的家乡,就会使学生体味到家乡的美丽与可爱,也使他们受到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另外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同时,对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只有说好了才能写出来。观察、思维、表达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交互发展的。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